浅谈“偏执型人格障碍”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23-07-03 14:46 被阅读0次

《浅谈“偏执型人格障碍”》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个段子,精神病人一般是不会认为自己有精神病的,所以在医院里想出院的办法就是赶紧承认自己有问题,能早点离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观点有正确的地方,因为我们之前谈到过病人的“自知力”,指的就是这一方面的表现,没有“自知力”的患者会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否认自己的一切异常状况。

但偏偏就有一种心理问题,患者不愿妥协,坚定地认为自己不可能有问题,并且较难治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偏执型人格障碍。

一、概念

人格或称个性,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

人格的形成与先天的生理特征及后天的生活环境均有较密切的关系。童年生活对于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且人格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重大的生活事件及个人的成长经历仍会使人格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说明人格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人格的异常妨碍了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活动,破坏了其行为的目的性和统一性,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特异感觉,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在一般人口中的数目不详,他们很少求助于医生,如果配偶或同事陪伴其去治疗,他们多持否认或辩解的态度,使治疗者难以明辨真相。他们经常难以自拔,陷入难言的痛苦中。

据调查资料表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由于这种人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这一问题时,自己也是很难改变。当向外界求助时,别人的指导难以维持太久,继而又陷入从前的状态。自己也经常以多种方式疏通自己让自己走出困境但是很难。患病率为0.4%~1.6%。多见于男性。

二、病因

1.早期失爱

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单亲家庭更易出现有偏执型人格的儿童。

2.后天受挫

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

3.自我苛求

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才能不突出等,其实,意识深层正为此自卑。

4.处境异常

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

三、临床表现

一般于早年开始,此类偏离正常的人格一旦形成以后即具有恒定和不易改变性。智力并不低下,但人格的某些方面非常突出和过分地发展,而且本人对自己人格缺陷缺乏正确的判断。

偏执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轻易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这类人总是将周围环境中与己无关的现象或事件都看成与自己关系重大,是冲着他来的,甚至还将报刊、广播、电视中的内容跟自己对号入座。尽管这种多疑与客观事实不符,与生活实际严重脱离,虽经他人反复解释也无从改变这种想法,甚至对被怀疑对象有过强烈的冲动和过激的攻击行为,从一般的心理障碍演绎成精神性疾病。

因此,具有猜疑性格缺陷的人,如果不能及时、主动地矫正自己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则会因环境变化、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生活不顺心,加上激烈的精神刺激等因素,而诱发为精神疾病,甚至对家人和社会造成损害。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此类人一般是自我和谐的,不会主动或被动寻求医生帮助。

四、诊断

临床诊断依据病例收集、检查和对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

1.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2.可能存在脑功能损害,但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

3.人格显著的、持久的偏离了所在社会文化环境应有的范围,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个性上有情绪不稳、自制力差、与人合作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差等特征。

4.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但其意识状态、智力均无明显缺陷。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可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5.人格障碍者对自身人格缺陷常无自知之明,难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屡犯同样的错误,因而在人际交往、职业和感情生活中常常受挫,以致害人害己。

6.人格障碍者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主观上往往感到痛苦。

7.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医疗措施难以奏效。

(二)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征

1.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

2.容易长久的记仇,即不肯原谅侮辱,伤害或轻视;

3.猜疑,以及将体验歪曲的一种普遍倾向,即把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

4.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的好斗及顽固地维护个人的权利;

5.极易猜疑,毫无根据地怀疑配偶或性伴侣的忠诚;

6.将自己看得过分重要的倾向,表现为持续的自我援引态度;

7.将患者直接有关的事件以及世间的形形色色都解释为“阴谋”的无根据的先占观念。

(三)DSM-5偏执型人格障碍诊断

对他人普遍不信任和猜疑,把他人的行为动机解释为恶意,始于成年早期,含有下列4项以上症状:

1.没有足够证据,就觉得别人在剥削、伤害、欺骗他。

2.一开始就不公正地去怀疑朋友或同事对他的信任及忠诚。

3.害怕他人会用一些信息来对付自己。

4.善意的讨论,会被当成含有贬低或威胁性的的意义。

5.持续性的记仇(尤其是他人的伤害、污辱或轻视)。

6.感到人格或名誉受到打击(有时候他人看来不明显),马上展示愤怒与反击。

7.即使没有证据,仍对伴侣或对象的忠诚度严重怀疑。

五、鉴别诊断

主要是与人格改变的鉴别。某些情况下,在成年期人格也可发生严重持久的改变,这有别于应激或疾病所致的暂时性行为改变。导致这种持久改变的情形如:

(1)脑损伤或脑器质性病变;

(2)严重精神疾患,尤其是精神分裂症;

(3)特别严重的应激性经历,如被劫持为人质或受尽折磨的囚犯。

在ICD-10中,脑器质性疾病所致人格改变被划分在器质性精神障碍(F00),包含了一类由脑疾病、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的人格和行为障碍。例如脑炎或头部损伤所致的人格改变。DSM-Ⅳ将这一状况诊断为全身疾病所致人格改变。

在ICD-10中,列于以上的其他两种人格改变形式划分于成年人人格和行为障碍的部分(F60)。要诊断精神疾病后的持久人格改变,人格的改变必须持续至少2年,与所患疾病有明确关系,且在病前没有出现。此种情况下的个体可能表现出依赖、被动和苛求,或者由于(非妄想性)坚信发生变迁、遭到诋毁而表现为社会退缩和社会隔离。ICD的作者强调这种改变必须是可根据患者在疾病中的体验、其过去的态度、适应性以及生活处境而能够被理解的。然而普遍的认为精神分裂症可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人格。

在ICD-10中,灾难性经历后的持久人格改变也必须持续至少2年。这种应激性体验必须是极端强烈的,例如,灾祸、随时面临被杀可能的长久监禁、恐怖活动的受害者、饱受折磨或被关押于集中营。这一类个体多有敌视、易激惹、多疑、社会退缩、空虚感、无望、离群索居和紧张不安。在应激性经历之前并不具有这些特征,尽管这种情况可见于创伤后应激障碍,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总而言之,偏执型人格障碍是“行为的根深蒂固的适应不良类型”,在少年阶段或更早阶段即可发现,并贯穿整个生命过程。应激或疾病导致的人格改变都有相对明确的起病界限。

六、治疗

1.药物治疗

制订药物治疗计划时应检查患者有无共患疾病。对伴发焦虑、抑郁的患者采取联合治疗,可给予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对症处理,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2.心理治疗

偏执型人格治疗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在于由心理咨询师针对来访者的症状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解释,来协助患者能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特别是压抑的欲望,隐蔽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结有所领悟与了解。治疗的范围要包括内在的精神,人际关系,现实的适应。其最终目标乃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

(1)认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家庭作业是认知治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最后的咨询阶段,家庭作业应服务于预后和复发预防。

(2)交友训练法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①真诚相见,以诚交心。②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③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容原则”。

(3)自我疗法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

(4)敌意纠正训练法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①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中。②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③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④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

(5)沙盘游戏法咨询可协助其整合人格、恢复心理健康。对患者进行潜意识的分析,有助于咨询师对患者制定有效的咨询方案。

七、预后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经过是漫长的,有的终生如此,有的可能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前奏。随着年龄增长,人格趋向成熟或应激减少,偏执型特征大多缓和。

丁俊贵

2023年7月3日

相关文章

  • 偏执

    偏执也称偏执型人格障碍,又叫妄想型人格障碍,其主要特点是思想行为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窄,自我评价过高,不接受批评...

  • 2020-11-02

    刘姗姗 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第1198天 《人格障碍》 分为10种 1.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猜疑、对他人持久的...

  • 2021-12-06人格障碍摘要

    人格障碍分为三类A类: 奇异-古怪性 类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

  • 关于偏执型人格

    每个人或多或少有偏执的一面。 偏执-偏执型人格-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三者有很大区别,转换也需要质变条件和量的积累。 ...

  • 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慢性、较普遍的障碍,其特征是思维、行为和功能的破坏性模式。美国有1.21%到4.4%的成年人受...

  • 《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第三章 人格病理评估

    DSM5确定了十种人格障碍的类别,分成三组: A组表现出“古怪”,包括偏执型、分裂样及分裂型人格障碍; B组表现出...

  • 了解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也叫作“妄想型人格障碍”,常被描述为“诡辩型”“狂妄的自信”。他们往往把自己看得过分重要,自我意识过盛...

  • 如何让自己不被负能量的家人影响?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与其说爸爸是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不如说他是典型的指责型人格。 指责型人格形成的...

  • 345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affect...

  • 2组1队 张晓琳 11/29 《魔鬼心理学》偏执型人格障碍P

    I: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有几种特征:(1)敏感多疑,心胸狭隘善嫉妒。 (2)只认为自己是对的,就收不了别的人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偏执型人格障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gf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