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数据的量被所有的APP给分割了,没有人能有真正能导致强大的生产力的数据分析能力。
互联网时代刚到的时候,盗版将内容产业打的哭爹喊娘。值得高兴的是新的平衡正在达成,接下来就是内容产业攻打互联网的时代了。
5G赛道今年就会开始。
未来两年大家手机里的APP可能会减少一半。
未来从底层开始,有大量新的创业机会,因为5G又把场景打散了,最好的创业机会是上下游都打散的时候。
全文如下:
5G和区块链是(文化)产业未来最重要的两个赛道,近两年来,(文创产业)有了很多的变化,大批的科技公司从硅谷和中国的各地企业都加入到产业里来了。在也吃了很多亏、走了很多弯路的同时也看到了产业的方向和未来的格局。不管是影视、音乐、文学等等,总而言之我们统一叫内容产业,而内容产业实际上只有三个环节:
第一:创作
这是硅谷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创作可以细分成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己的关系,也就是好莱坞所说的三大矛盾。
但是这三个事情都和数据没关系。任何情况下数据也无法驱动创作。没有一个人能够变成一个千面创作人,因为一个数据今天突然改变创作风格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创作不是一个数据能直接改变的事情。
哪怕有一天想要C2B,直接从C端驱动到所有的生产,从C端直接把钱给到B端,但是也无法做到把思想从C端传递到B端。
举个例子,比如我现在想看一个故事:想看一个叫小强的人,这个小强爱上一个叫小红的人,小红后来又爱上了小王,后来他们三个怎么样怎么样...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但是创作者就会说你不用让我创作,你自己创作就完了。
...
第二:推广
推广或者我们可以叫它市场(Marketing),这是人和数据的关系。比如数据说谁来了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流量,但是这个人来了说了一句特别差劲的话,结果导致这市场还更不好了;但假如这个人今天来了说了一句大鸡汤,什么“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然后很多人觉得很好,要去买张票,所以数据能起到相当的作用,但是人还是在里面起绝对作用。
第三:分发
这个环节和人一点关系没有,分发全是数据驱动。
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人会喜欢?喜欢它的人是谁?他住在哪儿?他挣多少钱?这个内容应该怎么样分发到他手里?应该收他多少钱?以上种种则完全能靠数据全部驱动。
我们经常开一句玩笑:没好莱坞了,影视公司全被硅谷买了,那么硅谷会干嘛呢?它用来拍H片了,因为他计算所有数据之后发现,成本的控制不依赖明星,场景也很简单,情节也不用那么复杂,分发的时候你看现场大家高兴的这个样子就已经被分发了。
分发的时候人群也很清楚:人群几点钟看这个东西,拍多长都知道,因为你纯用流量驱动,用效率驱动所有平台的话,那当然就这结果。
好莱坞就问了一句:“如果全交给你们了,谁来拍辛德勒的名单呢?谁来拍《肖申克的救赎呢》?谁来拍《美国往事》呢?驱动人类前进的伟大作品谁来拍呢?”
所以也不能用数据全部驱动。
所以今天主要讲的是人和数据的关系。
我们先讲推广和分发。
当你有了内容以后,原来是怎么干的?后来是怎么干的?今天和未来我们要怎么干?
最开始很简单,就是开饭馆呗~
我开了个饭馆叫迪士尼,我炒我的菜,我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欢,我赌你喜欢,这个菜卖的好点,我就再炒俩,第三回发现这个菜卖不出去了我就再换一个。这是开饭馆模式,已经很古老了。大家最开始都是以这个模式做事。
后来大家慢慢发现,有了一点点数据,其实应该同时把6个菜都做出来放在那儿,后来又觉得应该有60个菜,再后来有的人就说我不想开饭馆了,我就开个自助餐厅。
在美国的话十七八块美金你就来吧,考虑到也有可能中国人会来,那就摆两个猪脑子和猪脚,因为中国人爱吃。
结果越考虑越多,需要摆的菜也越多,这个时候自助餐想挣钱只能靠流量,就是说得想个办法让人都到我这里来,但是饭馆这么多,大家的选择也很多,就得想个办法把别人挤死,挤不死你也得把你买了。
所以最后全世界就只剩下这么几个大自助餐馆了:
一个是Spotify,一个是Netflix,大概都是这模式。意思就是说我这里什么都有,但这个模式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无法承受什么都摆在哪儿的成本,比如说猪脑子摆在哪里一个月,一个中国人都没来怎么办?猪脑子就坏了。
第二个问题,你怎么收这个费?我们称之为Flat fee模式,就是统一收费模式,这个自助餐开在这里,有的人一个月才来一回,有的人每天都在大吃大喝,可你收的费是一样的。而且定价只能在腰部以下,为什么呢?因为你要挤死别人。为了吸引流量吸引更多的人来你只能把价格定到这里。
但是这样也导致了一个问题,爱吃的人,你没挣到他的钱。结果上游成本越来越高,下游当你卖的时候,又比着看谁便宜,结果就导致有的自助餐厅经常说头半年不要钱,买半年送两月,双十一的时候再送你三月等等,最后就剩赔本赚吆喝。
全世界到目前位置,自从伟大的互联网时代开创至今,还没有一个Flat fee的平台是挣钱的。Spotify赔的跟鬼一样,Netflix一年投进65亿美金做内容,全球最大的Studio迪士尼一年投入内容大概39亿美金,人家做菜,您这做自助餐投入六十多亿美金,所以上游成本之高谁都不能承受。
这些都是基本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又是怎么出现的呢?其实是因为数据的颗粒太粗,这个数据的颗粒不足以让他将数据变现。
比如说这个电视剧看的人多,二十多亿人次点击,然后怎么变成生产力呢?再拍三个!
结果发现到第三部没人看了,到底是谁喜欢这部戏?他们住在哪儿?他们是因为失恋了喜欢这部戏吗?那回头找一个男朋友她就不喜欢这部戏了,她没准就喜欢流星花园了,那你怎么判断她这时候正好是失恋了呢?
或者她是一个没钱的人,正好因为你推广说送三个月,他来了正好就看了这个了,你怎么知道她就是喜欢呢?
所以还是整个数据的量被所有的APP给分割了。所以没有人能有真正的能导致强大的生产力的数据的分析能力。
目前的各行各业里,你可以在电商行业产生强大的数据生产力,但是你在内容方面这个数据要更加精细才能促进生产力。
特备是在文娱产业,没有一个多维的、细致的数据支撑,比如说如果能知道A比B愿意多花一块钱,这个事情就非常重要。知道这个事情就可以往下干了。
往下干干什么呢?
我们要讲的5G来了
5G是干嘛用的呢?
他实际上必然会走过这么几个步骤
第一,开饭馆
第二,自助餐(阿里现在都赔的肝颤...)
第三,送餐
送餐又分两种,一种很初级,你点餐,我来送。
另外一种就是你很信任我,你不用点餐,我给的基本都是你喜欢的。到了这个地步,5G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其实5G说白了就是几何级数增长的数据(百倍级的增长),会达到1.2G一秒的速度,一个高清电影一秒钟就下完了;第二个就是能驱动大量的智能硬件。
目前来说大家的只能硬件也就是一个手机,因为整个带宽和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只能支撑这东西。但是5G因为数据量极大的膨胀能够驱动大量的东西,比如能真正驱动自动驾驶汽车,如果没有5G你只能把所有传感器都装车上,这辆车没有人买得起,这辆车就是一坦克。就是激光测距仪,雷达,摄像机,红外等等。你当然不需要5G驱动了,因为你都看到了。
GIF
大家知道一辆坦克值多少钱吗?好几百万美金!
5G能驱动自动驾驶,就不用把所有东西都装车上,5G会基于整个平台体系的传感器告诉你,而且4G的延时是0.045秒,5G的延时是0.001秒,5G的反应远比人快得多,所以车以后会成为一个新的平台,能看能听,干什么都行。
所以5G的出现会帮大家解放手机,因为届时身边会有很多很多智能硬件。那个时候数据就会变成主动数据,主动数据就是你不用打开一个APP我才能知道你的数据,可能你回家只要在沙发上坐着,听着沙发给你放的音乐,你到厨房里,厨房给你放的音乐,到厕所马桶给你放音乐,你上车车能从你刚听一半的歌曲接着给你放。那个时候我就基本能够获取到你比较详细的数据了。当然音乐只是一个维度。
GIF
通过无所不在的智能硬件,其实已经破除了APP时代的那种被动数据,如果你在有这么多智能硬件的环境里生活的话,实际上我能知道你每天能够干嘛,你每天的喜好是什么,你的生活习惯是什么,你跟谁在一起我都知道,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会充分地了解你。
当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没有了Flat fee模式(统一收费模式),因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当我知道你跟他不一样的时候,打个比方,A和B一起去看演唱会,座位挨着但是收的钱不一样,因为我知道这个演唱会你是非看不可。
所以以后的收费模式会变成给每一个人的Smart contract(智能合约),是内容加上带宽服务的智能合约,电信服务也将从Flat fee变成Smart contract,因为电信服务其实是什么服务呢,比如说这个月你就发了一封Email,你还是交着贷款费;你每天都在哪儿看VR/AR,带宽卡的不得了你还是交着一样的带宽费。所以在过去电信Flat fee的模式下,对电信来说你不用最好,然后你每个月交着钱他最高兴。
但是5G上来后会变成基于每个人的使用去收费,因为它将充分的了解每一个人。
两年前我就预测说,5G上来后,大型电信运营商一定会切入内容行业,我当时说AT&T一定会买时代华纳,如果他不买时代华纳就会买迪士尼,当然他买不起,因为他一旦进入这个领域他就希望你多用,最早AT&T提供的也是一种Flat fee服务,叫Landline,就是市话服务,市话服务就是你一个月交多少钱,然后他们还希望你最好别打。到后来又推出一种长途电话服务,开始按分钟算了,AT&T就开始想“我怎么能让你们多打两分钟呢?”
有一种时刻,是AT&T这种运营商最高兴的时刻——A Priceless Moment(无价时刻):比如说你有一个女朋友在济南,你在北京,那你肯定得给他打电话啊,而且还得天天打,一个月打好多钱,这样AT&T最高兴了。
5G到来,运营商如何让大家消化这么庞大的带宽、速度等等呢?
当然是希望捆绑内容了,因为内容提供的就是这种叫A Priceless Moment(无价时刻)的服务,比如你喜欢《权力的游戏》,那么我可以给你提供VR版本、互动版本,但是你的带宽又不够,那么我的这个合同里是包含了《权力的游戏》和电信服务的一个包,这样卖给你就精准了。
所以大家看到AT&T收购了时代华纳之后,Comcast原来已经买了环球NBC,这时候还不歇手,前一阵子迪士尼买福克斯的时候,有一个竞争对手就是Comcast,为什么他们在干这个,就是因为在最基本的分发的转变,变成精准的到每一个个人的方式,给每一个人提供Smart contract,那他一定是要有内容的。
我之前说美国一定会废除网络中立法,网络中立法一旦废除,整个内容分发行业就一定会迎来大的发展,
网络中立法说的是AT&T、Comcast这些电信服务商,必须公平地对待所有使用者,不能说我就喜欢你就给你很宽地带宽,我讨厌你我就给你5K,这样不可以。
果然川普上台后,就把这个法案废除了,结果可以打个比方:我们有一条高速公路,必须公平的分给大家,所以堵的时候都很堵,不赌的时候反而还会空几条车道。那我自己建一个Bber,有两条专用通道,叫Bber专用道。这样还有人打Uber吗?Bber就是内容,Bber就是无价时刻。因为你要速度快,你想赶紧到家,这个无价时刻捆绑了高速公路的专门的车道。
那么给你提供这个服务你要不要?
Bber比Uber贵一点,可是他有专用车道啊,那我还是用Bber吧,当然不着急的人还是可以用Uber,如果我把Bber和Uber放到一起,我知道你今天着急有急事,我就给你提供Bber,你不着急我就给你发Uber,给大家提供一个自动分发的服务。
这样就避免了自助餐厅里什么都要有的问题。
GIF
音乐平台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比如说用户去了想听什么歌,结果没版权,这就导致了再小的音乐平台购买的版权歌曲都得一千五百万首,但是一个专业的乐评人一生也就三万首歌,普通人不可能超过一万首。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有一千五百万首歌呢?就是因为数据不精准,颗粒不细致,所以没有办法。
未来是否可以比如你非得听XXX,我可不可以跟XXX的版权商说我就买一天。这样就很精准了,但是现在的版权基本就是一买一年,但很多情况是一年只有一个人听了他的歌。
互联网时代刚到的时候,盗版将内容产业打的哭爹喊娘,偷音乐、偷新闻、偷影视等等。但是值得高兴的是新的平衡正在达成,接下来就是内容产业攻打互联网的时代了,大家都要开始买版权了,内容产业说“对不起,不能挑、不能捡、垃圾也得给你,你必须得买”。大家互相伤害了一轮,那么今天什么东西才能破这个局呢?
也就只有新技术能破局,阿里和好莱坞等等都在琢磨,文创产业到底赛道什么时候换?什么时候从4G赛道换成5G赛道,最开始是什么样的?
我猜5G赛道今年就会开始,大家都要开始根据5G的速度来决定接下来做什么东西。
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Netflix模式现在看起来肯定是有大问题的。
因为他是自助餐模式,他不给数据也不分账,比如说自助餐厅里有100道菜,今天你这个菜卖的好,我也不可能把今天卖的钱给你分了,不然哪些卖的不好的菜的成本谁来背啊?
所以,为什么自助餐的菜越来越难吃?因为厨师没有动力。
厨师A今天精心的炒了两个菜,也是拿这么多工资,厨师B、C、D、E等等今天随便炒两个菜也放里面了,大家挣得工资是一样的啊。
Netflix模式就是,我定你这个戏,我给你20%的利润,所以你拍个好戏也是拿20%利润,你拍个烂戏还旱涝保收,也是20%利润。
GIF
像《纸牌屋》播的那么好也不会给他分一点帐。因为Netflix会说,到底是什么样的驱动力和原因导致你拍的好?其实是多重的,我把你放在首页是不是很重要啊?那我给你分账的时候,我给你放到首页的推广流量怎么跟你计算呢?所以他就不给你做这个事,导致好莱坞出现一个新名言:
对Netflix来说数量比质量重要。
最后大家都觉得,与其我费这么大劲给它拍一个好戏花三年,我还不如今年给你拍十个呢。
所以导致Netflix整个内容质量空前下降。
再说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好的内容人是愿意赌的,而不是甘心旱涝保收,就挣那么一点儿。为什么?因为我用我最大的精力,最好的人生创造出来的作品我愿意赌,什么样的人又不愿意赌呢?只有不上不下的人才不愿意赌。
所以这样不上不下的人是最喜欢Netflix的,结果也导致优秀的内容人都不来。这就说明你的商业模式已经失败了。
但是他的商业模式最好的一点是:我先收钱再拍戏。这个在世界上以前没有过,都是先投资再拍戏,然后放到电影院、电视上去卖。Netflix是说你们先把会员费交上来吧,相当于一个自助餐厅先把年票收了,如果粗想感觉好像挺好的,但是一旦用户稳定了,马上就会开始挑你菜的问题。
所以5G基本上是从这个纬度解决问题,未来可能也不会有这么多分发APP了。
我们再从更根源的角度去看问题:
“这个世界上最恨APP的人是谁?”
一种就是运营商,因为运营商最讨厌的就是我只是个基础设施建设者,而用户、数据等等都被你给拿走了。
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基础设施运营商,哪怕你看上市公司市盈率你都能看出来,一个基础设施运营商的市盈率能有多少?但是内容有很大的想象力,内容运营商可以有用户忠诚度,可以有内容捆绑等等。
过去4G运营商没办法,竞争只能是非常的低端,比如你签我两年合约我送你一个手机,没有任何壁垒。美国的大运营商AT&T说我送你一个iPhone,然后Verizon就说我送你一个更贵的。问题是手机你也送我也送,这不是竞争的根本性要素。
如果5G时代到来,运营商们可能就会说,你签我两年合约,我让你白听两年音乐,1500万首歌我买了!
这是什么概念的竞争吗?
阿里、腾讯、百度、网易加到一起,一年能够用在音乐版权采购上的钱大概几十个亿吧,
而中国移动大概去年从某个基本无人使用的功能上的收费还能收一百多个亿,如果中国移动拿着这些钱去签版权,基本大家现在音乐平台上的歌都得成灰色的了。
再算另一笔账,比如我要送你一个手机,为了一个用户的两年合约,成本是399美金,对我们来说20美金买一个用户就要吐血了,你们说谁能跟电信运营商竞争?
电信运营商痛恨的是这些APP,但是有些APP是不会被打死的,比如说平台类的APP。我特别反对大家都把自己叫平台,还是应该把他分成渠道和平台,如果我写什么歌你放什么歌,你不能自己有机地生产内容,你就不是平台,你就是一个渠道。
所以第一轮上来,纯分发性地APP会被打死。我能预见未来两年大家手机里的APP可能会减少一半。运营商自己就要做这个事情,它有精准的大数据,5G来了之后他的速度、数据、存储量、分析量,各个方面全都能做到,而且他本身还自带用户,你这里还得自己花钱买用户,人家哪里只是增加用户黏度就可以了。
这个世界上第二恨APP的人是谁?
做手机的那些人。
痛恨的就是:我辛辛苦苦做了个手机,好大一个屏幕上面全是你们的APP。那我是干嘛的啊?我就是一个集成商吗?就弄一堆元器件把他合起来然后给你服务?黏度给你、忠诚度给你得多痛苦啊。
在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夹击下,过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这些APP,不能形成有机地生产型平台的APP,都会死去,所以5G来了以后会有巨大的改变在这方面,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新的角色呢?
过去业态里基本是两个角色博弈:一个角色叫做Content provider CP(提供内容方);一个角色叫Content distributer(分发内容方),这两个角色都高度集中,全世界就那么几个。
但在5G出现后,所有的版权会切的很细,比如说智能厨房音乐播放权,智能汽车、智能硬件、眼镜也能播放音乐,到处都是屏幕,手机的屏幕马上会越缩越小,因为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大实际上是因为其他智能硬件没跟上,当其他智能硬件屏幕越来越大,你其实就不需要依赖手机这么大一屏幕。
基本上来说,5G时代到来后,由于下游的智能硬件空前地扩散,大概几年之内就会达到六七十亿个,远超手机地数量,导致所有的分发,都从统一通过APP去分发而变成分散的去分发,但是谁来匹配这个东西呢?
我觉得未来一个重要的创业机会就是出现一个内容运营商的角色,他是一个介于内容提供商和内容分发商之间的角色,由于内容分发商空前的扩散了,所以就需要有一个以技术和数据驱动的去自动分发这些东西,不然手工做大家就都疯了。
比如说把一个综艺剪成五分钟的金句,也可能未来没有人愿意看90分钟的电影,可以适当地给它缩短。为什么呢?
比如说厕所分发平台——没有人会在厕所呆90分钟啊,可以给它剪成几分钟。
现在好莱坞一个新的大型创业公司——NewTV,是梦工厂创始人、CEO杰弗瑞卖掉了梦工厂后建立的。主要出产5-15分钟的小电影、小剧集,做质量最高的5-15分钟小电影,请《指环王》、《盗梦空间》等等大片级别的导演来拍,阿里、索尼、迪士尼、福克斯、华纳兄弟等都有投资,因为大家都认识到这是又给崭新的赛道。
我为什么喜欢NewTV呢?
我喜欢他一下子跨进了一个大蓝海:就是人类史上积攒了数百年的短篇小说,从莫泊桑开始到鲁迅,一直到阿乙,没有被拍成影视,就是因为可笑的90分钟电影的限制,大家都拍不了,于是大家就把中篇小说以上的都拍了。
过去,当你要进入影视行业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想“IP在哪里?”。而现在,当你进入5-15分钟这个高质量影视生产业态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连莫泊桑的还没拍过、鲁迅的还没拍过、巴尔扎克的还没拍过...突然发现IP满地都是。
你问一个导演,说“你的心里有没有魔鬼”
导演说:“我心里有魔鬼”
那么我为什么要花2亿美金用100分钟释放你内心的魔鬼呢?你来这儿释放,5-15分钟的平台来发挥自己。
在内容上居然有这么大的蓝海,却没有人去做这个事情。
这条赛道上还有一个利器!
就是区块链。
5G由于他的建设成本过于高,应该去中心化的世界在这个领域里反而变得更加中心化了。美国原来有四大运营商现在变成三个了,所以他更加高度集中。
区块链有一个很大好处,它能提供两个利器:
一个是分散版权的自动分发的技术。这是5G做不到的,5G只能做分散场景。因为5G的芯片特别小,耗电量非常低,会导致你浑身上下都是智能的。
所以我觉得未来两年世界上不会再有智能硬件这个词汇。就像当年还有什么网络歌手,现在人人都是网络歌手,所以当渠道分散了之后,场景分散了之后,你也不需要签个大唱片公司,所以未来大唱片公司可能会消解掉。大的电影公司可能还会存在一段时间。
因为音乐和电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业态,音乐是纯粉丝驱动的行业,因为(录歌)的成本是一样的,谁去录都是两万块钱,想多花也多花不了。
电影不一样,两亿美金拍的电影正常情况下是应该比二百万美金拍的电影好看的。而音乐就没有这个逻辑关系,首先区块链上来可以做到在非常分散的情况下,不由中心化来确权,而由互相的结点在区块链上来确权和分发。
从2B的角度看这是未来在做Smart contract特别需要的技术。
从2C的角度看到,今天为止区块链技术另一个重要功能是碎片化,打成多散他都可以交换。这个功能是很有用的。
因为在文娱产业里有一个金字塔,实际上只有20%的粉丝能花钱,而且通常情况下,金字塔顶层1%的粉丝是花了80%-90%的钱,我们暂且把它叫强价值把。但是那些弱价值,我们过去只能用非常粗颗粒的方式去做,比如一千个点击我们称之为一个CPM,一个CPM可以卖一些钱。
但区块链可以做到衡量非常弱的价值,比如A和B都发了一条微博去推广一首歌,但是两个人发微博的能量是不一样的,A有四千万粉丝,B有40个粉丝,过去的中心平台可以判断谁的能量更多。但是假如B有40个粉丝、C有39个粉丝、D有42个粉丝,这样过去的中心平台就不能够判断谁的能量更多,但区块链可以做到把非常弱的价值衡量出来。
比如说,你没钱买演出票,于是你去做两件事,一个就是我天天去推广这些事,获得区块链用来衡量价值的Token;当你还没挣够的时候,再去二级市场,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一个价值交换。
所以这个价值交换不但能衡量弱价值,而且它能通过不停的交换成为驱动整个行业向前迈进的一个动力。
比如说,我用Token还能干什么?我还可以给我的偶像让他做一张唱片,当有这些真心真意需求的时候,实际上是逐渐能做到剪短这个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向前走一步的时候,如果大家愿意跟我一起做这个事,我愿意把这首歌20%的未来收益分给所有Token持有者,大家用庞大的弱价值交换了一个强价值,而且他们更加愿意帮你推广,因为他们成为你的股东了。
所以在这整个过程中,5G从上面打散了所有的场景,区块链从底层开始把所有的若价值收集了起来,甚至用弱价值可以让你成为股东,那时候你可能一首歌有15万个股东,区块链能做到把利润瞬间就分给这15万人。
所以这是我觉得区块链不可涂改的技术导致的分散版权的确权。为未来的Content operator做所有的技术支撑,再一个就是弱价值的交换,可以从Token把他演变成改掉整个产业链的一个重要东西。
比如说原来你收入的20%是给你的经纪人,那么现在你为什么不能直接给你的粉丝呢?这些粉丝本来就每天研究怎么帮你打榜,又刷这个弄哪个。他们每天都在为你着想,没有一个人想从你身上黑钱,当你有一天说我给你们20%,粉丝简直高兴的不得了。当你把价值交换成这样,就会改变业态,
未来从底层开始,有大量新的创业机会,正好5G又把场景打散了,最好的创业机会是上下游都打散的时候,当上游只有九家公司:六大电影公司和三大唱片公司,而下游只有四个电视网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创业机会的。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