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土家族:那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

我的土家族:那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

作者: 三个乡巴佬特产 | 来源:发表于2017-08-29 18:01 被阅读0次

乡村是原始的,也是最让人依恋的,那是父辈的根,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很久以前,农村就开始了打土墙盖房子,并一直沿袭下来,直到八十年代末才逐渐被石木、砖混等新型建筑结构所替带。如今,只有很少地方还保留着这种土墙瓦房。

当时,盖房子的“黄道吉日”择定后,就要开始打驳岸,随之挖根脚,砌大脚,万丈高楼从地起,农民特别重视大脚工程,水泥灌浆用不起,就利用坚硬的大石头砌大脚,砌平地面后,砌小脚,农民称其为“子脚”,这样土墙就压着“子脚”向上垒。

门槛的“海底石”一落, “院匠”亲自动手,大线照住、墙板垛正,一挂大鞭放过后,打土墙便从这一刻正式开始了。

将两块木板搭在一起,置于将要打成的墙体两侧,构成一个适当宽度的“槽”,填土于槽内,两人手持石夯锤依次夯打-这种建房方式叫“夯土版筑”,山丹的明长城都是用这种方法修建的。我们这儿管它叫打土墙或打板子,如今已很少见了。

两人中有一个为技术较好、又善喊唱号子者。他打的窝另一个必须紧跟着原窝打下。拍墙的人要用木拍把将墙体拍实,然后用刷子浇上水,再拍。

我们这儿有句俗话叫“快活不过打墙的,造业不过喝酒的”。两人随着节奏喊着号子:“嗨哟星嗨哟 嗨得曼嗨呀!”悠扬委婉,此起彼伏,快活之极!

挖土 上土 挑土的小工越多越好。

整座房子就是这样用竹篓将土一筐一筐地背上去的。

这板打好后取下再接着打下板,如此反复。

吊线

打墙的杵是半圆锥形的,安上“丁”字形木柄,双手握横杆,提起后借助下落的惯性,再用力下夯。

目前极少乡村还可以看到土墙瓦房。不过,有关打土墙,大概也只在很少人的记忆之中了。

虽然时间可以抹平房子,却抹不掉我们记忆中的味道。

腌熏腊肉魔芋干小土豆三峡饼竹筒酒......无一不时刻萦绕在我的心中,在我心里,它们不仅仅是食物,更是那段回不去的无忧岁月。

如今有这么一家店,专为儿时情怀,只为外出的游子能够尝到家乡的味道。机会就在你手边,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进店缅怀自己的青春吧~

相关文章:

乡巴佬的回味-恩施麻辣魔芋干

我的甜蜜小时候—恩施苕糖


阅读原文:http://weibo.com/6303359861/FjmnEdCq9

相关文章

  • 我的土家族:那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

    乡村是原始的,也是最让人依恋的,那是父辈的根,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很久以前,农村就开始了打土墙盖房子,并一直沿袭...

  • 即将消失的传统广告

    你相信吗? 不久的将来,电视广告会消失。 不久的将来,纸媒广告会消失。 不久的将来,电台广告会消失。 不久的将来,...

  • 即将消失的技艺—纯手工红薯粉

    【即将消失的技艺—纯手工红薯粉】 在槐树关北沟村,芳芳家祖祖辈辈人都在做红薯粉 10年前还在坚持手工制作粉条的已经...

  • 传统的文玩行业即将消失

    ——眼睛所见之处,尽是荒芜—— 文玩,其实这是一个近年才流行的词汇,见字识意,文人或者文雅的玩物。 题目是传统文玩...

  • 即将消失的的传统潮汕小食

    周末我又跑回老家了。 一出车站,濛濛细雨。汕头的气温还是要比深圳低个几度啊,打了个冷颤!昨天春分的深圳太热了,都穿...

  • 即将消失的农村传统老手艺

    再小的个体 都具有创造的潜能 再小的手艺,也有自...

  • 即将消逝的技艺

    我的老家是传统的农业强镇,一块土地可以种上好几造的农作物呢。是啊,可能北方同胞一年就种一两造,而我们这儿是阳光雨水...

  • 那所即将消失的乡村小学

    祁连马场小学座落山祁连山的一个小山沟里。 汽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奔波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后,停在了马场乡政府的门前。 ...

  • 下元节:即将消失的传统节日

    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是一种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有些节日,越来越盛大,有些节日,则成为了文化遗产。下元节,就是这...

  • 传统技艺•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ou“欧”声,盆盂类瓦器)。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黏土为原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土家族:那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ha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