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觉悟人生
普陀山说佛略

普陀山说佛略

作者: 一品馥兰 | 来源:发表于2017-05-10 22:36 被阅读0次
    普陀山说佛略 普陀山说佛略

    普陀山作为中国佛教圣地,“门庭若市”、香火鼎盛。所见之处,到处是丢钱烧香、三叩九拜、阿弥陀佛,其心赤诚似乎天地可鉴,蔚为壮观。

    普陀山说佛略 普陀山说佛略 普陀山说佛略

    往来的游客,求财的、求官的、求子的,各怀动机、各有祈愿。中国社会曲解了佛教,也辱没了佛教。佛教从古印度传来,佛教理论发展一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遗憾至今都未形成完整的教义体系,乃至发展到空洞狭隘、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是佛教并没有像基督教那样重视传教工作。基督教有专职的传教群体,而佛教往往由个别得道高僧代言来实现佛法弘扬。况且众所周知,得道高僧向来寥寥,而今更是不寻踪迹。

    佛教在某种程度上讲得不到全面的传播,因为它是避世的。“佛”的本意是“觉悟”,是修行、是自我救赎。这一点甚至与无神论者的“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是一致的。而为何要修行?因为有罪孽。正如基督教所称,“人人都有原罪”。这也是宗教的万宗归一-----赎罪。通过个体的赎罪,影响群体的赎罪,何尝不是普度众生?

    佛教比基督教避世,佛门往往被称为清修净地,加入佛教叫遁入空门或出家。但“清修”、“苦修”绝对的清规戒律,并不是凡夫庶子所能忍受的。有趣得是,自古得道高僧都是资产阶级,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中国古代的玄奘,近代的弘一法师李叔同,都是身出名门、富甲一方。可见,没有足够高贵的社会地位,及其带来的丰富阅历,便很难彻悟,也正是千帆阅尽,才能看破红尘、无欲无求。

    普陀山说佛略 普陀山说佛略

    宗教为人所创,亦为人所用。若为修生养性之用,便为上乘生存法门。若为功利所用,则丑陋邪佞,如中国几千前来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这条教义便屡试不爽地发挥效力。自古皇帝被奉为天子,就是天平天国的洪秀全也自称天王。他原是三教九流的基督信徒,因动机不纯,一直未受洗礼。他后来自创了一个拜上帝会,自称上帝之子,也吸引了一干愚昧的信徒。

    佛教今日气象日隆/万人膜拜,可无不是为功利而来。观如今无数古刹名寺,可哪还是清修净地 ,哪还有一个得道高僧,不过一点佛教的文化遗产。佛教亡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普陀山说佛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ln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