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课异构:从四年级到一年级

同课异构:从四年级到一年级

作者: 华琴_5c0e | 来源:发表于2023-05-14 12:12 被阅读0次

    —风景,在课堂(2023年5月15日)

    近期,打磨了一节“数学故事汇”课例,为《拔河比赛中的数学》。基于生活实际以及学习进度,面向四年级。全课共包括三个板块,分别是认识赛制,选择赛制和还原比赛。其中,第二个板块是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促进学生对常见赛制—单循环制和淘汰制的认识。第三个板块是以问题为载体,借助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对常见赛制—单循环制和淘汰制进行应用。

    四年级孩子能够在30分钟之内完成上述三个板块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因为这是一节“数学故事汇”的课例,为数学知识、故事情境的自主开发,合理整合。所以,就在思考,如果面向一年级教学,一年级孩子行不行呢?

    2023年5月15日,是第四届家长开放月之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家长进校园,于是,便借助本次家长进校园的契机,开启了一次不同年级同一课题的同课异构……

    一、调整

    (一)具化目标

    从四年级到一年级,基于学情,教学目标需要做出调整。

    原来的目标有三个,分别是认识赛制,会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拔河比赛中的问题,还有感受学科的融合,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调整之后,保留了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认识常见赛制这个目标,将“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拔河比赛中的问题”调整为“能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不同赛制比赛场次的问题”。第三个目标,则由其自然渗透和弥漫。

    (二)删减内容

    参照调整以后的教学目标,原定教学内容同步删减。保留原来的前面两个板块—认识赛制和选择赛制,去掉最后一个板块—还原比赛。且第二个板块,又进一步做出优化。

    (三)改变问题

    第二个板块,怎么改变呢?

    重点是改变需要研究的问题。原来,学生基于选择的需要,调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画一画,写一写。面向一年级时,则降低难度,改为要求学生解决采用不同赛制分别需要比赛多少场的问题。

    以上调整均在课前完成,那么,课堂学习的实际效果怎么样呢?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呢?

    二、反思

    (一)文本解读

    本课,第一个板块就是认识赛制。通过观看视频,感受情境,生生交流,增进认识,再聆听介绍,完善认知。四年级学生经历上述学习,对单循环制和淘汰制的比赛办法形成了比较准确清晰的认识,但是,面向一年级,则效果要打折扣,不容回避。

    怎么办?

    可以多解读,多复述,以改善已有认知现状。

    (二)场次计算

    4支队伍采用单循环制,需要比赛多少场?采用淘汰制,需要比赛多少场?

    怎么解决。可以先根据赛制画一画,再根据图形算一算。课堂学习实际表明,上述方法,孩子能理解,并能迁移。但是,当参赛队伍是单数支时,淘汰赛,要怎么比下去?本课,从4支队伍到6支队伍,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因为缺乏指导,所以显得捉襟见肘。再教学该内容,要在计算比赛场次时,慢一点,给予孩子多一点指导。

    (三)关注重点

    观察孩子的作品,发现单循环制和淘汰制,比较起来,淘汰制在画图时,孩子们遇到的阻力更多一点。需要教学的时候,在组织孩子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赛场次时,要在困难较多的方面多指导,多反馈,多评价,多帮助。

    三、感悟

    由以上反思,由本次从四年级到一年级的同课异构,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

    (一)学习:螺旋上升

    同样的内容可以面向四年级,也能面向一年级,这一点不同于不同学科的跨越。更加凸显出数学学习遵循螺旋上升规律和路径的本质。

    作为老师,要梳理不同内容在不同年级教学的目标,明确质量和评价标准。对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什么程度要心中有数。

    作为家长,要理解并践行反复做,做反复对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二)教学:实践反思

    学习的路径是螺旋上升,教学呢?则是像这样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以努力让不同的年级对于指定内容的学习都是“刚刚好”。

    怎样“刚刚好”呢?不多,不增加负担,滋长畏难情绪;不少,不错失时机,影响涵养。

    为此,需一直保持敏感,能捕捉到优质的资源与适宜的时机,还需一直保持警惕,能去芜存菁,事半功倍。

    最后一次,课堂教学如此,呈现出来的背后,还有更多,尝试与大家交流如上。

    风景,在课堂,还在课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课异构:从四年级到一年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lp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