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707004/1afcb184e4a30d27.png)
【文 /YangSiR说事-23.08.17.】
昨天傍晚,夜行结束回到小区差不多八点半左右吧,接到老芊的电话:“大叔,回来了没?”在得到我的肯定回答后,她便又说,“先别急着上楼,替我去‘菜鸟驿站’取两个快递吧。”随后把便快递的“取件码”发到了我的手机上。
要不要这样?现在的我可是满头大汗的啊,就这样的“形象”出现在“菜鸟驿站”里,人家会怎么看我呢?但问题是,老芊的指令是不能不执行的。
明显的放慢的脚步,慢慢的朝目的地踱去。就现在这个时光,小区里几乎已无人走动了,只有路旁的路灯,泛着惨白的光影孤独地立在路旁。都快接近“处暑”节气了,这个该死的夏天的晚上,咋还这么热?一丝丝的风都没有。只有耳畔传来的此起彼伏的“蜂鸣声”——几乎每家每户都开着空调呢。
这样的“一路蜂鸣”声,倒是让我情不自禁地回想到前两年暑假的情形,不由得感慨良多。
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杭州这样的“人间天堂”已悄然变成了天朝的“新晋火炉”,“热”自然是用不着多说的了。不过,对于如何“消暑”的问题,普通老百姓还是颇有对策的。就比方说前些年,每年夏天的傍晚,就会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取了各家的那种小板凳,顺便还那一把蒲扇、草扇啥的,在楼道口的树荫底下围成一圈纳凉,顺便还讲一些张家长、李家短的八卦消息,氛围还是蛮好的。
也有些喜欢热闹的人,会去小区的中心花园,那里的老头老太太更多,气氛也更热烈,谈话的内容和范围也就更广。只要在那个地方呆上几分钟,整个一天小区里有啥热门消息、有啥重大事情,就都清楚了。
但今年时候,因为小区维修改造,楼道口的高大绿植几乎被砍伐殆尽,就连中心花园那一片区域也被挖掘机翻挖得不成形了,现场一片狼藉。坊间的消息说,这片区域将被改造成一个“景观喷水池”。所以这样的情况,晚聚闲聊很明显是不现实的了。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原先那些喜欢晚聚的老人们,大都回家享受清凉的空调去了。——我猜应该是这样的。
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今年整个暑假,一直到现在好像还没停过电。因为不用担心“用电”的问题,所以空调作为夏天清凉的最佳工具,自然就得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就像我们客厅的那台空调,每到夏天几乎是从来不关的。
但前几年不行。一是因为前些年,每到夏天用电就紧张,时不时的给你拉个闸、停个电啥的。时间倒是不长,但酷热的夏天里停电,这事谁受得了啊?二是因为我们这小区属于“类拆迁回置小区”,里面的居民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周边拆迁安置过来的,所以他们的“节俭”概念,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电器设备能不用,就尽量不用”是他们为人处事的信条,毕竟现在这个世道,赚钱也不容易。所以很多的家庭及其成员,情愿手摇蒲扇,也不愿意轻易打开空调、电扇等。需要说明的是,我这么说,倒并不是“反对节俭”,纯粹只是就事论事。
从去年开始,杭州就出现了病死率较高的“热射病”。热射病说起来,其实就是一种“重度中暑”,只不过这一类中暑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所以在这么一个大热天,小区居民也确实不敢拿它来开玩笑。毕竟,与人的“健康”、“生命”相比,其他的一切几乎都是浮云。钱没了可以再赚,人要是没了,那就彻底的Game Over了。更何况,就算整个白天都不关空调的,一个月下来也就区区几百元的电费。但人要是因为酷热而中暑了,别的不说,光去卫生院挂个点滴啥的,至少“一个月的电费”就出去了。不仅如此,人还得受累。照此一想,觉得还是开个空调最合算了。既享受了清凉,又保护了健康。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这便是最纯朴、最自然状态下的村民。或许,这也是这个夜晚小区遍地“蜂鸣声”的真实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