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7.3.5备忘录

2017.3.5备忘录

作者: 7bd8f8b841d9 | 来源:发表于2017-03-09 23:10 被阅读39次

    2017年3月5日客体关系备忘录

    2017.3.5备忘录

    3月9日清晨,伴着雨滴敲打窗棂的“滴答,滴答”声,我从梦中醒来了。脑中萦绕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习惯性的准备翻身起床,突然想起了昨夜的约定。心中一股暖意,继续钻进被窝,就这么舒舒服服地躺着。这一早上所有美好的体验就是课上T反复提到的——“兴奋性客体”吧。

    先说说什么是主体?什么是客体?简单来说,主体就是你本身的人格。客体是相对于主体之外的所有东西。客体与你的关系品质决定了这个客体是兴奋性客体or抑制性客体?如何才能寻到兴奋性客体或者成为兴奋性客体呢?首先要是开放的、乐观的、分享的、承担的,不但主体感较强,还要有很深的共情能力,可以把自身的热情带入到所感知中去。其次,兴奋性客体拥有将主体对象化的行为,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关系,并将其用于建立和对象形成关系的路径。

      再来聊一聊抑制性客体,我用一个案例去阐述:初一女生,夜不归宿,小升初成绩佳,会割自己。母亲很着急,用骗的方式,把女儿和她的表姐带到了治疗师这里。可是无论母亲怎么说,孩子都不愿进去。治疗师一开始觉得这会是一个边缘化孩子,情绪失控,想转给助手做。但决定最后一招,亲自去叫,温柔地叫她的名字,“你跟你姐姐一起进来”温柔的,邀请性的语气。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就是一个兴奋性的客体。落座之后开门见山直接说我是搞心理学的,今天就是可以通过交谈把你们的麻烦和问题呈现出来。过程中女孩眼神不躲闪,也不冷漠和攻击性。治疗师认为有戏,坐到她45度角的位置。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一名专业的治疗师不可能只听母亲的单方面介绍就对她做出任何判断,第一次初始访谈建立起来。这样的孩子如果有意识很好的父母与治疗师的默契配合,可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可惜的是母亲对于后面的治疗没有持续,而且包括孩子一周没去上学类似的信息也没有及时跟治疗师反馈。在这样的案例中,母亲就是作为一个抑制性客体出现的。由于兴奋性客体和抑制性客体导致的信息流的巨大差异。

    作为家长也好,老师也罢,如何成为兴奋性客体,迫在眉睫。不断的学习和自我的探索与成长,主体感的一点点增强,你才有力量和能力去承担所赋予的这一角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3.5备忘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ng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