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声春雷响,人间万物苏

一声春雷响,人间万物苏

作者: 察哈尔菜华夏 | 来源:发表于2024-03-04 10:41 被阅读0次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的惊蛰,预示着春天来了。一声惊雷,轻轻敲醒了小鸟和鸣虫们的睡梦。“春雷响,万物长”,惊蛰告诉我们,蛰伏整个冬季的万无开始迎来苏醒的时候,艳阳开始高照、气温逐渐回升,雨水开始增多,农家开始春耕。红梅开花了,柳树开始发芽了,春的讯息悄然传来。惊蛰没有听到惊雷,只有枝头上鸟儿叽叽喳喳的欢快歌唱。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蛰”释为“藏也”。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写道:“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古人认为,动物冬藏伏土,不饮不食,当春雷隐隐、大地回暖时,它们就被惊醒了。其实,这主要还是温度变化的结果。

  唐代韦应物的一首《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春雷乍响,乡间阡陌,草木萌新,细花吐蕊,年轻力壮的男子穿梭在一片春意里忙碌着。耕牛犁地,饮牛溪涧,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真的是“贵如油”。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元稹对惊蛰的描写贴合这“三候”,他写道:“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轻雷惊春,万物变化,有东风劲、韶光暖,也有花雨香和鸟雀鸣。元稹通过诗情画意的语言,一点点在天地间慢慢铺展开来的斑斓春色,揉在字里行间。读之,仿佛身临其境。

  惊蛰时分,有不少民俗,“驱虫”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因“春雷惊百虫”,老百姓担心蛇虫鼠蚁等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所以会驱虫。《千金月令》记载:“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

  在民间,还流传“惊蛰吃梨”的民俗。在传统文化中,一般节日忌讳吃梨。不过,此时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俗话有云“冷惊蛰,暖春分”,从养生的角度讲,仲春时节还是乍暖乍寒,容易口干舌燥,吃梨可以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可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蛰”字的字形演变就能管窥一二。小篆体的“蛰”字,底部是一只盘缠的小蛇,上半部的“执”表声,本意是束缚不动,上下部分合在一起,形象描写了昆虫从凛冽寒冬到初春这一段时间蛰伏冬眠的状态。当惊雷一声凌空响,叫醒了百虫,也叫醒了希望。动静切换之外,大地万物积蓄了一个冬天的力量也在蓬勃生发。

  《尔雅·释诂》中曰:“蛰,静也。”正如古人所说“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世间纷纷,总有起伏,因此古人常以“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来自勉,指人应相时而动,因势而变。有时,“蛰”是为了“惊”,需当“蛰”而伏,当“惊”便起,这也是惊蛰带给人们的重要生存智慧和人生哲学。

相关文章

  • 惊蛰

    一声春雷惊乾坤,蛰虫草木万物苏。 耕牛遍地农家忙,飞蝶起舞人间香。 於《二0二一年古正月二十二日》 随笔

  • 观春有感

    且感春风拂面暖, 又闻花香扑鼻来。 春雷一响万物苏, 百花齐放映人间。

  • 惊蛰:不负三月春光短,笑看人间好时节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一声春雷响,万物长苏醒。九...

  • 春雷响,万物苏

    “轰隆隆”…… 一声春雷响,岁月惊起魂。 这是大自然给我们最原始的惊喜! 它惊天又动地! 沉闷而又高昂! 畏惧而又...

  • 无题(七绝)

    无题(七绝) 霹雳一声春雷响,雨润万物亮堂堂,挑灯看剑锋芒在,重整鹤氅上课堂。

  • 惊蛰

    今日惊蛰,万物萌生。 一声春雷, 在遥远的天际惊响, 划破了万物沉沉的冬梦。 一丝春风, 如母亲慈爱的双手, 抚爱...

  • 西北散记之冻雷惊笋欲抽芽

    今日惊蛰。古语云:“春雷响,万物长。”又云:“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第一声春雷...

  • 惊蛰

    文/007 惊蛰 一声春雷大地惊 万物复苏见光明 东风又绿江南岸 嵩山流水响洞庭 19.3.6.中午于大森.晴

  • 【彩虹花晨读】春雷响,万物长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春日里绽放的花儿的香味,伴随着鸟儿的啼鸣声,此时一声春雷响,自然万物开始生长,那...

  • 乡村春景

    惊蛰 轻雷微风细雨柔, 衔泥紫燕筑檐头。 牧童吹笛农耕早, 挥鞭向牛缓缓抽。 惊蛰一声春雷响,唤醒了沉睡的万物。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声春雷响,人间万物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nl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