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短文-书评)李叔同为何人到中年出家,原因?-推荐鄢敬新所著《弘

(短文-书评)李叔同为何人到中年出家,原因?-推荐鄢敬新所著《弘

作者: 971d5118a8f4 | 来源:发表于2022-04-16 13:56 被阅读0次

    (短文-书评)李叔同为何人到中年出家,原因?-推荐鄢敬新所著《弘一法师李叔同评传》周小东2022年4月16日名人传记侧重于历史真实在时间节点上的客观记载。《评传》体裁则融合一定作家的主观价值评语,鄢敬新所著《弘一法师李叔同评传》是也!该书洋洋50万字,详细“评传”了李叔同62年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转折,特别是针对林子青著《弘一法师年谱》(增订版)内容中的部分给予了“勘注”和“修正”,可以看出鄢敬新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尤其是在“修正”时间记载上的小瑕疵方面,甚为突出。全书通览后也看得出作者在撰写时所付出的艰辛,以及对佛教知识的理解程度。我作为一名凡界俗人,特别感兴趣的是作者如何“评传”一位前半生文化素养高超,卓有成效之际时,却突然皈依佛界直到圆寂,后半生又在佛论中建树颇丰?《弘一法师李叔同评传》给出了部分答案,值得深思。所以周小东在此推荐此书,为有兴趣了解缘由者提供参考。李叔同(弘一法师),生于1880年,圆寂于1942年。在其已38岁时剃度出家,为何原因?颇值得思索一番。前38年间,李叔同已蜚声中国近代艺术界,在诗词、书法、篆刻、音乐、美术、戏剧等领域均留下了令人深刻的印迹,本该继续发扬,乘胜精进,但他的脚步却戛然而止,突然转到佛界。在他后半生的24年间,在佛界又创造出让人触目的功绩,着实使人惊诧不已。鄢敬新认为李叔同皈依佛门的原因不外乎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状况、个人性格特质、自身身体状况,还有当时通过学佛的初步感悟等综合因素共同使然(P176)。这里面我认为个人的性格特质更为重要。其他诸因素应该是当时人文的共性特点,却使具有个人性格特质的人走上了佛门之路。这如同精神科所论及的“3P”因素在“患病”中的作用是相似的。那么,素质因素(predisposingfactor)有哪些呢?长期患有“神经衰弱”、“肺结核病”,碍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受限,有效的方法只能是远离尘嚣、僻远幽静、空气清晰的崇山峻岭,空谷丛林中慢慢静养等。李叔同认为,人之所以生病,皆乃前生有孽、今生有罪所致。只有多行善事、吃斋念佛、潜心修行,才能祛除病魔。当然,抱有怀才不遇之感、好在幻想中追求精神生活的志趣禀赋,以及过于心细、异常敏感,追求完美、脾气倔犟、性格孤僻、不善变通、我行我素、不适应繁复的人际关系,喜欢独处的性格特点。这在出家后反复多次的“闭关静处、修行”就可以看出端倪,当然这也有佛教本身要求的行为联系有关。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factor)有哪些呢?李叔同有一同事叫夏丐尊在其《弘一法师之出家》中说到:以为如果我不苦留他在杭州,如果不提出断食的话头,也许就不会有虎跑寺马先生彭先生等因缘,他也就不会出家。如果最后不是我不因惜别而发狂言,他即使要出家,也许不会那么快速,我一向为这责任之感所苦(P175-176)。特别是李叔同在尝试“断食”体验获得心灵愉悦之后,再加上同事赌他“倒不如干脆出家。维持续因(perpetuatingfactor)有哪些呢?归纳看来,李叔同自幼就耳濡目染了父亲丧礼过程中的佛教氛围,学施过放“焰口”、念诵咒语、记“功过格”以及不断受寺庙僧人影响其“了生脱死”的观点。出家前家庭已经破产,已经无法维持一妻一妾、南北两个家庭的生活负担,而迫不得已采取一走了之的逃避行为;在维持因素的探寻中,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内因当属佛教中“大事因缘”,才是李叔同出家的根本原因(P186):……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佛,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出现于世。舍利佛,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就是说诸佛世尊就是为了众生开示成佛之道理,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以帮助众生“了生脱死”这一“大事因缘”,才出现于世的(P187)。“生死”为每个人而言,都是无法回避的大事。李叔同本身存有的“素质因素”,自觉难以长寿,这潜藏于心中的对于死的恐惧、害怕、焦虑,在诱发因素的作用下,被激活和放大,寻求佛界中的“长生不老”,干脆向往“西天极乐”世界的净土,尽管没有获得李叔同真实内心的出家动机验证,但这一推论似乎还是有其道理的。李叔同出家的动机分析,涉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仁人志士对晚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民国政府建立后的军阀混战割据一方,圣灵涂炭,还有戊戌变法中“四君子”借重佛教理论构建所谓“大同世界”,就认为李叔同欲以佛学中发掘财富,以此来改造中国,所以出家。);也涉及到其家庭生活环境的突变(自幼生活富足,衣食无忧,出家前家庭败落;李叔同生母为四个妻妾中的末位,所以李叔同属于庶出。且生母在这个家庭中处境艰难,人格不能独立,李叔同自幼就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对生母的深深同情。对妻妾家庭反感至极,然后来自己也走上了妻妾家庭模式,这本省就构成了其矛盾心理和内心的冲突,使其难以面对大众,无法自圆其说。从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在戏剧方面的实践来看,他好扮演女性角色以及女性低社会地位角色就足以表明其内心的冲突以及人格方面的对立。)等等。只能说导致出家的动机分析应该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正式剃度出家。在此之前的几年里,他写的其中三首歌词,分别是《落花》、《月》和《晚钟》,仔细琢磨一下其内容,也许可以了解到他心境变化的不同过程:生命无常-“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虚渺沉寂-”朗月悬太清”;充满期待-“攸忽光明烛太虚,云端仿佛天门破”。他的《送别》词,影响了几代人,将与“李叔同”一道永留青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我觉得阅鄢敬新所著《弘一法师李叔同评传》一书后,可以增加了解一个人心理变化的途径和知识,同时开拓视野,皮毛一点佛教知识还是有所帮助的,值得读一读,推荐之!周小东2022年4月16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短文-书评)李叔同为何人到中年出家,原因?-推荐鄢敬新所著《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qh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