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末,法国大革命使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自我价值的觉醒。《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这本书的作者托马斯·皮凯蒂,他是法国人独立思考的典型。他在资本论之后的150年,又重新写了一本属于21世纪的资本论居住地。皮凯蒂在31岁时被评为最年轻的经济学家,在2011年出版了《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他出生时距离马克思的《资本论》已经80多年了,所以两人对资本的印象有巨大的变化。马克思研究的是资本家和产业工人,不同的价值如何体现,因此提出了剩余价值的概念。
皮凯蒂研究了人类生产分工的模式有什么变化,他提出了家结论说:2012年最富的1%人,拿走了22.5%的份额。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真正获益的不一定是普罗大众,也不是每个人都在劳动和经济发展中平等地获得了利益分配。
每个人的收入都分为职务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如果财产性收入增上比率,持续高于职务性收入的话,我们会逐渐倾向于财产性收入。这就叫做资本向心率。
在这本书里,皮凯蒂研究发现,平均每个CEO的薪水是公司一般员工的20倍,在世界500强里,管理层薪资比基层薪资多200倍,并且他们的薪资增长速度20倍于蓝领。他还统计发现,世界上最富有的85个人所拥有的财富比最穷的35亿人的财富加起来都要多。
譬如,基尼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分配的比例,低于0.2则是相对平均的状态。一些北欧国家一般是在0.2左右,而美国是0.4,中国是0.49,所以中国的财富不平均程度比美国更剧烈。2019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英国是在80年,德国是在78年,超过了人均GDP1万美金,所以在这个维度上我们和欧美发达国家相差了40年。中国的未来必然将会面临产业转型和社会公平的问题。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皮凯蒂认为向富人收财富税的方式更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