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会生气——这很简单。但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出于正确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式生气——这却不简单。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01 人的情绪直接引起生理反应,情绪可以调动体能
人有两种心理行为:一种是情绪心理的行为,另一种是理性心理的行为。人脑控制着人的行为,主导情绪的是情绪脑。人脑和动物脑都是经过缓慢进化形成的。情绪在本质上都是某种行动的驱动力,即进化过程赋予人类处理各种状况的即时计划。感觉越强烈,情绪对心理的控制力就越强,理性的作用就越弱。
理性和感性就如同一个跷跷板,有临界平衡点,也会有失衡的时候。情绪失控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就像脱缰的野马,会把主人置于死地
02 情商是什么?
戈尔曼把情商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
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自我意识指:知道自身的情绪,也知道自己对该情绪的看法。例如“我生气了”,“生气对我不好”。
人们对自身情绪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更容易捕捉到恐惧和快乐的情绪,对情绪的强烈自我意识是天生的。情绪是心灵的语言情绪有两个层次: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无缘无故的发火是情绪的无意识作用,一旦变成了有意识的,就会管理情绪,摆脱不良情绪。加强自我意识可以提升心理领悟性
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
对情绪有了自我意识后,有两种处理方法:被情绪吞没,被动处理;接受该情绪,主动处理,使自己情绪受控。
管理情绪的目的是实现平衡,节制,不做激情的奴隶。没有激情的人如同荒漠,而情绪失控又是病态。关键是减少负面情绪,增加幸福情绪,而不是只维持一种情绪。
摆脱不良情绪的方法很多。极端的不良情绪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正常范围内的不良情绪可以自我管理。
消除愤怒的三种主要途径。
愤怒是最难控制的情绪,但是宽容、积极和移情会减少愤怒。对惹我们生气的事情琢磨的时间越长,会让怒火燃烧得越旺。远路无轻载,再小的事情放在心里时间长了都会变成大事
以下情况人会感到危险:直截了当的人身威胁,自尊或尊严受到象征性威胁,比如被不公正或粗鲁对待、被侮辱或被命令,追求重要目标时受挫。根据情绪头脑对对方实力的估计,一个人决定“战斗或逃跑”。
当个体已经处于烦躁的状态时,一旦被某种东西触发了情绪失控,不管是愤怒还是焦虑,情绪强度都会特别大
第一种途径:控制和质疑触发愤怒的想法,获得缓和性信息。
第二种途径:在生气时摆脱对方,分散注意力
,身处不可能进一步引发愤怒的环境,等待肾上腺涌动逐渐消失,生理水平恢复平静。
第三种途径:在愤怒或敌意想法刚刚萌芽时就把它们遏制住,并且把它们写下来。
宣泄愤怒是平息怒火最糟糕的途径。愤怒的爆发通常会唤起情绪脑,使人感到更加愤怒,而不是减少愤怒。宣泄愤怒对平息愤怒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消除忧虑的三种方式
中国有句古“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虑的积极方面是寻找应对潜在威胁和危险的途径,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但是,杞人忧天也不行。我有个朋友整天愁眉苦脸的,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一刻都不敢让自己放松。中医认为“思伤脾”,思虑过多会引起食欲低、消化吸收不良、身体乏力、气短等症状,也会导致人抵抗力下降、失眠、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解决慢性忧虑的办法:
一是自我意识,把忧虑情绪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学会放松;
二是对忧虑想法采取批判的立场,质疑其发生的可能性;
三是求助医学。
抑郁怎么办?
对抗轻度抑郁有两种特别有效的方法。
一是质疑沉思的核心想法,质问这些想法的合理性,并得出更加积极的替代想法;
二是积极参加愉快的、转移注意力的活动:阅读、看电视和电影、玩电脑游戏和智力游戏、睡觉和做白日梦等等。
严重抑郁会使生活处于停顿状态,解决的方法是精神疗法、时间和药物。
自我激励的三种途径;
不放弃希望:希望能对人产生难以置信的好处。希望的定义是:无论目标是什么,都相信自己有决心而且有能力实现既定的目标。拥有希望意味着一个人不会屈服于焦虑,追求人生目标时比其他人更少抑郁,总体上较少焦虑,而且情绪困扰也较少。
积极乐观:乐观指怀抱一种强烈的期望,尽管会遇到挫折和阻挠,但相信事情总会好起来。乐观的态度是防止人们遇到困难时失去兴趣、陷入失望或沮丧的缓冲器。乐观的人把失败视为可以改变的东西,悲观的人把失败归结为无力改变的东西
找到心流状态:“心流”是情绪智力的至高境界。心流意味着情绪达到了极致。在心流状态,情绪不受抑制和牵绊,而是积极、充满活力的,与当前任务协调一致。心流是一种忘我的状态,专注于当前任务,失去所有的自我意识,把心里常常惦记的健康、金钱甚至成功统统抛诸脑后。心流是无我的时刻。
在心流状态,人们的表现达到了巅峰水平。进入心流的重要途径是专注,心流的本质是注意力高度集中。
心流促使人们把自身潜能发挥到极致,心流模型揭示了掌握任何技能或知识最理想的状态是顺其自然,进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管是控制冲动还是延迟满足,对自身情绪进行调节,使其有助于思考而不是妨碍思考,自我激励,勇于尝试,百折不挠,或者寻找方法进入心流,使表现更为出色。
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说的就是感同身受的同理心,道德的根源在于同理心,同理心是道德判断和行动的基础。
同情心是指对别人的遭遇感到同情,但并没有体会到和别人一样的感受。同理心起源于一种对他人困扰的身体模仿,个体通过模仿引发相同的感受。
病理学和生物学实验揭示,同理心是天生的。
情绪忽略会削弱同理心,童年期缺少协调的情绪代价非常大。遭受情绪虐待的儿童对他人的情绪会变得极度戒备,成年之后很善于感知他人的感受,但是会情绪紧张,喜怒无常。
如果与对方生理水平同步,同理心的准确度最高。情绪强烈时很难或者不会产生同理心,同理心要求个体保持足够的冷静,才能接受他人微妙的情绪信号。这个原理也揭示了为什么人在冷静下来后会后悔。
母亲与孩子情感协调可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这对孩子情感的培养很关键,可以使他在成年后具有饱满的情感,减少冷漠。如果孩子的情感受到不协调的回应,他们就会回避表达情绪,也不再会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更不会恰当地把情绪用于人际关系。然而,不恰当的回应是可以修复的,这需要时间和方法,包括关系治疗和心理治疗。
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调节他人情绪的能力是处理人际关系艺术的核心,这要求情绪自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自控是减轻自身愤怒和困扰、控制冲动和兴奋能力的开端。没有人事技巧,高智商的人也会四处碰壁,自认为怀才不遇却又给人傲慢无礼的印象。
有效人际交流的一个决定因素是人们运用情绪同步性的熟练程度。如果人们善于与别人的情绪协调一致,或者很容易让别人的情绪跟着自己的走,他们的人际互动在情绪层面就会顺利得多。成功的领导者和演说家都是善于调动公众情绪的人。
人际智能由四种能力组成:
组织团队——领导者的基本技能,发动并协调团队努力开展工作。
协商解决办法——调停的才能,防止冲突或解决突发危机。
人际联系——同理心,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社会分析——能够体察和领悟他人的感受、动机和关切。
跟具有这四种技能的人相处会非常愉快,而且这种人具有持续改善的能力。
以上。
明日分享《如何想到又做到?》
你有什么特别想要解答的问题吗?欢迎留言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