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7级传播学
《乌合之众》——独则立,群则庸?

《乌合之众》——独则立,群则庸?

作者: 17杜优美 | 来源:发表于2019-03-31 22:37 被阅读3次

在选择读这本书之前,在知乎、豆瓣上提前看了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评价,其中大多数为:不要把这本书当太大一回事、他的观念是有些过时的。这让我在看这本书时自带有一种“它很过时”的滤镜,但在看完这本书时我依然觉得这本书是让我受益的,他的许多结论在我看来仍然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

勒庞定义的群体随处可见,相同国家、民族、 故乡、宗教、阶层、职业这些特质都符合群体形成的条件,当然共同的认知也可以形成群体,如公知、愤青,并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他对于群体心理主要持悲观态度,认为只要是有相同价值观的人,受到相同行为规则的驱使,当数星庞大时,就会轻易受到煽动,智商急速下降,极易蛊惑,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没有自控力,毫无责任感又无所畏惧。历史上远有十字军东征的盲目、法国大革命的狂热佐证,近有法西斯的暴行、国内的十年浩劫、特朗普的奇迹胜选证实。

勒庞说,群体并没有多少思辨和理性分析能力,在群体头脑中激起的想象的内容远比真相重要。“影响大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二是它扩散和传播的方式。”反观一下近些年的网络暴力事件,中国的“群体”就超脱出这个范畴了吗?在这些事件中,真相是什么并不起主导作用,那些义愤填膺的“正直”网民头脑中充满了他们基于失实报道而产生的各种想象,并进而无惧无畏的对当事人进行伤害。

    既然群体的智商低于个人,那是不是意味着群体的表现一定比个人更差呢?勒庞在书中说

    到“群体虽然经常放纵自己低劣的本能,但也时不时树立起崇高道德行为的典范,它所达到的高度是连最聪明的哲学家也难以匹敌的。”比如近代中国戊成君子英勇就义、反法西斯战争中涌现的诸多为民族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感动中国中扎根基层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模范人物、抗震救灾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慷概大....等等。这都说明群体的表现好与坏主要跟受到的暗示有关,暗示的正确与否,决定群体行为的高尚或低劣。所以,根据群体容易受到传染和暗示的特点,就随时能把群体当作武器。

在作者看来,世界上的人群只可能是群体吗?不,还有比群体更高级的:组织。群体并不总是负面的。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历史向前发展时,同样离不开群体相对于个人的强大力量。

相关文章

  • 《乌合之众》——独则立,群则庸?

    在选择读这本书之前,在知乎、豆瓣上提前看了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评价,其中大多数为:不要把这本书当太大一回事、他的观念是...

  • 节选 |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 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 立...

  • 预则立 立则行 行则达

    昨天提交完日记后,随口说了一句:今天作业提交了,明天不知道写啥了;旁边的儿子说了一句,我老师在班级群里发了一句话:...

  • #德诺迈斯# #企业文化宣导# 「礼仪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 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

  • 思境欲

    生命皆使然,行则立所境,悟则立所思 知而起所然,变则立所历,成则立所为

  • 预则立不立则废

    我的上方卡是老鹰,凡事习惯规划、掌控,这也是先学习得知,后感知。尤其是我家“小老鹰”上一年级以后,我俩相爱相杀...

  • 虞兮

    虞兮(其一) 世间至遥,非生与死; 立尔肢旁,尔其不知! 我心已困,无可解之。 去则处忧,见则独喜; 聚则...

  • 教师“立”,则学校“立”;学校“立”,则教育“立”

    尊敬的刘珅宏导师宋姜华导师亲爱的家人们:晚上好 今日分享:感恩导师!感恩生命中的贵人。 往年的儿童节都在工...

  • 凡事则于立,不立则废

    今天对于“凡事则于立不立则废”这句话体验太深刻了,一上午接二连三的事情,不得不反思自己。 凡事提前做好准备,总会事...

  • 知不足补不足

    文/图 恒之馨 信不足则多言, 理不足则多辩, 威不足则多怒, 识不足则多虑, 才不足则多谋。 强者不易发怒, 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乌合之众》——独则立,群则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sp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