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正所谓“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培根曾说过“读史可使人明智”,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世,我们都必须以史为鉴。古人又云:“不读书者鄙,不读史者鄙”,所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乃是蛮夫所为。
最近在看书单,准备购进一些新书,看到了《人类简史》,虽然已经耳闻数遍,但是看到推荐当中提到一个词“历史感”,恍然有种共鸣产生的感觉,眼前一亮,是啊,在读书过程中积淀的一些思考,用历史感这个词来概括再恰当不过了,所以有了整理一下自己所思所想的想法,遂写下这篇短文。
窃以为历史感可以给我们指明方向,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我们可以通过时间脉络来串联一下,看看古往今来我们身边都发生过什么,我们所出的当下又在发生什么,过去和现在的结合对于我们将要面对的未来有什么样的启示?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们国家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到2008年为界,实现了工业化崛起,但仅仅是第一阶段,目前正处在第二阶段,时间大概预计是2008-2030年,在我们实现了第一阶段的崛起的时候,我们经历了什么?基本上是从一穷二白开始的,改革最前沿的深圳,当时也是小渔村,什么都没有,在当时建立蛇口工业园区的时候,连最基础的电力都无法保障,所以在打开思路引入外资进来的时候,深圳市政府是边批边建,建成了外资发电厂,保障了工业园区的用电,并且打开思路,用劳动力和土地来换取外资的投资,主要还是技术的引进,来积淀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基础,我们看到了在这里是过程中出现的下海经商、南下打工妹群体,也看到了今天深圳的发展结果是日益辉煌,历史给了我们指引:万事开头难。但是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我们,落后既要挨打,在2019年的今天,我们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个信念再一次被印证,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我们的高新科技产业受到了压制,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业化崛起,完成了工业强国的原始积累,并使国家成功跨过外贸型经济转向内销型经济,推动着国家大步前进。
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我们要完成农村的机械化,大农场主化,城镇现代化,在能源、信息、计算、动力、材料等方面全面引爆科技革命,成为优质的制造业大国,所以我们看到国家在2014年12月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在2015年3月的两会上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2050年中国第三次工业崛起,使中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重工业技术领袖,同时主要基础科学方面全面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这就是我们要发展的方向,时间脉络和事件给了我们清晰的指引,对于未来我们也可以基于此进行判断,抓住机遇,包括个人在职业、行业方面的选择,如果是学生,是不是可以通过对于进40年的改革开放的了解,来选择今后自己所要学习的专业?所要择业的方向?这些都是基于对历史和实时的理解和判断。
经商之人是不是可以基于这些对于未来的行业走向有所判断,有所选择?及时把握住新的历史机遇?前面提到的“中国制造2025”涉及十大行业,完全有别于我们在第一次工业化崛起过程中的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农机装备、电力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搞技术船舶、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设备、生物医药级高性能医疗器械,十大重点领域,与前面提到的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完美的无缝对接,这也可以看作是与国际前沿的结合与竞争,原施工业化比较注重传统能源,比如石油,煤矿,大型机械以及效率低下的生产制造方面,但是随着这些基础的搭建,科学技术开始发挥作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感觉到从2006年之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感受是日新月异,速度飞快,最直接的就是手机的更新换代,一年一个样,也是人们感叹手机、电视、电脑的更新换代永远也跟不上的原因所在。而在当下科学技术也开始快速裂变,分层,层次主要是科技—高科技—硬科技—黑科技—科幻,目前的发展阶段已经到了硬科技阶段,所以从历史感的角度来说,来看,精明的创业者和商人应该能够看到后续的发展带来的商机,从而进行选择。
城市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以史为鉴,结合当下,对于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强烈的指导作用,不断地调整方向,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作为普通居民,也可以通过对于历史感的提升来更好的改善生活,规避风险,比如在当下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经历三期叠加,物价上涨等事件,形式倒逼居民要进行理财、赚钱,如果对于历史有了解,对于接下来的发展有大局观和了解,就可以规避在投资方面可能出现的偏差带来的风险,目前国家金融监管层正在倡导金融产品的合规化,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些其实都是在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
所以,历史感,对于不同行业不同角色上的每个人来说,都是有启示和指导作用的。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