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旅游学院 作者:魏婷婷
记得初次看红楼时方才念小学,接触到的是87版红楼电视剧,当时尚且年幼,也不知晓其中之意,待到上初中时,偶然见得姐姐购的精简版《红楼梦》,又在初中的时候学习了香菱学诗一文,徒然加深了我对红楼的印象,但还是没有明白曹公的写作之意,只一味听老师说这是清末氏家大族的缩影。其中也不乏青年看红楼是谈情说爱、中年看红楼是尔虞我诈、老年看的是世态炎凉等说辞,各由分说。最近我又贪念起“红学”来了,一个劲地追着87版红楼梦,竟然在短时间内看完了,由此又牵动了我那颗尘封已久的心来。
开篇即兴,那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尽了多少心酸苦楚,怕也只有作者一人知晓罢了。该说这个年纪,我应该对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情感故事感兴趣才是,但是我体味到的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红楼梦”。
要说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一次是穷途末路投奔富亲戚的真实现照,别人看到是姥姥,我看的却是板儿,那个不懂礼数、见东西就抓、馋得直流口水的小孩儿,是底层社会下无辜的孩子的心酸处境,这不正是现实社会中穷人家的孩子吗?第二次是宴请大观园,姥姥直说园子的景色比画上的还美,众人拿她取笑,她不只得附和着“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以及“想来这茄子定要八十只鸡来配它”吗!一向吃斋念佛的妙玉都嫌弃她喝过的茶杯和坐过的地方,连林黛玉都带头取了个“母蝗虫”的绰号引众人来取笑她一番,竟也见得人心之可畏。
再说一伪君子,亏得甄家协助方能开启飞黄腾达之途,就算是中途偏颇都还能被引荐到巡盐御史家里当家庭教师,被引荐填补官位空缺,最后却站队忠顺亲王,一同抄了帮助过他的贾家。开头那句“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中待时飞”显然是曹公对小人得志的嗤笑吧!现实社会中,又有多少个“贾雨村”生而忘本,不顾半点昔日之情呢?我想是大有人在的,再次印证了人性的扭曲。
很多人说曹雪芹写的贾宝玉就是他自己,贾府的兴衰便是他生存的现状,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但也不能一味附和。比拟现实来看,贾宝玉是经历了家族兴衰后悟道出家了,而曹公则是落魄病死的,或许他也想像贾宝玉那样生活在一个富裕之家,但是现实把许许多多个像他这样的人摒弃了,红楼不过一场黄梁美梦,现实终归是现实,曹公便是带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梦醒来,又在梦破时睡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