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读红楼,都以放弃结尾,直到2020年3月份才真正完整的读过一遍。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林黛玉,是的红楼这部巨著里边反应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到了淫,经学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不同身份、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在红楼梦中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不一样的。
《红楼梦》最吸引我的便是曹雪芹先生的诗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全篇佳句频出且寓意深刻,曹公将书中人物的命运赋予诗中,又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写出不同风格的诗篇,既能写出黛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香消断有谁怜”般多愁善感,也有宝钗“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的洒脱。
其次便是被林妹妹与宝玉的爱情所吸引。“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宝玉初见林妹妹的撩动心玄的悸动,虽说是初次遇见,却似曾相识,前世的情愫即使投胎转世也未曾遗忘。黛玉与宝玉之间是心心相印,是神瑛侍者和绛珠草前世的仙缘。黛玉是懂宝玉的,爱情里最重要的就是知己吧,有个人理解你,支持你。黛玉吃醋的样子也是楚楚可人的“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让人不住心生怜爱。有的人说林妹妹适合谈恋爱,而宝姑娘适合结婚。照这样那么谈恋爱和结婚就不能是一个人了嘛?两个人长相守的前提是长相知,林妹妹懂宝玉,他愿意同他一起去违拗封建礼教,而宝姑娘,她是儒家思想的有力代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考取功名,才是正道,这些都与宝玉的思想相悖,这也就是为什么黛玉离世,宝玉与宝钗成亲后,宝玉出家的一个原因,因为这世间最懂他他的人已经走了。、

最开始读的时候我喜欢林妹妹的直率,喜欢就是喜欢,厌恶就是厌恶,绝不会藏着掖着,心里边是有点讨厌宝钗的,觉得宝钗是虚伪的,但是慢慢的我发现我更加喜欢宝钗了,高情商,高智商,处处为他人着想。从宝钗帮湘云办螃蟹宴可以看出,宝钗的心思十分细腻,巧妙帮湘云解决难题,又不让湘云难堪。生活中与这样的人做朋友,真是如沐春风,恩泽日浴。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就要讨厌林妹妹了。黛玉的纯真性格是难得的,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为了生计,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各色各样的面具,将自己伪装起来,遇到什么样的人就呈现出什么样的面具。你无法看清别人的真面目,你们谈笑风生,却不是真正的朋友,每个人都将自己隐藏起来,通过面具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而林妹妹这种姑娘使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些纯粹的感情,是十分难得的。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这是对王熙凤的描写,读完红楼梦,我对王熙凤的人生充满了同情。王熙凤在贾府鼎盛时期,在贾母的支罩下,在荣国府叱咤风云,做事情雷厉风行又心狠手辣。在宁国府操办秦可卿葬礼的一个月里,在曹公笔下写出了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对你宁国府佣人的管理那一套,在今天也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的;她会讨贾母欢心,会管理佣人,操持家务,用秦可卿的话就是“脂粉堆里的英雄,连是个男人也不敌她一个。”但是这样一个女强人并没有逃过封建社会的禁锢,她仍是贾府的媳妇,她仍然必须守女子的三从四德,在丈夫贾琏的好色偷情时,贾母劝她大度,在她为贾府的财政资金焦心时贾琏在外偷情还盼她早点死去,这是悲哀的。说道这儿不得不说王熙凤的陪嫁丫鬟平儿了,平儿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丫鬟,又很能处理好领导与下级员工的关系,平儿能好对待下人极其严格的王熙凤之间的关系,成为王熙凤的心腹,还时不时的为王熙凤说好话的她又是善良的。
先写这么多吧。不得不说红楼梦真的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作品。最后放上一张我最喜欢的照片啦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