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是很容易进行自我欺骗的,有时候我们甚至意识不到是大脑在自我催眠下发出的信号。
前段时间因为忙于琐事,对于平时必看的一些优质的文章有所疏忽,漏了很多没看。这个时候我的大脑首先给我找借口,没关系,你只是因为太忙了没有来得及看。然后又开始为我找应对策略:等周末有空了再统一一起看,把没看的文章补回来。我接受了来自大脑传递的信号,我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通通消失了,并且我也认为,周末大脑会指导我进行下一步行动,即,把漏掉的文章读完。
很快到周末了,我又开始有了其他的事情,并没有优先来阅读之前准备阅读的文章。每当出现我应该先把文章读完了再做其他事情时,大脑又开始传达指令了:文章太多了,一时半会也看不完,不去先做其他事情,晚点再阅读文章。我在不知不觉中又接受了这个提议,开始愉快的干其他事情了。等我回过神来,周末已经结束了。提议又变成了:等下周周末再完成。
很显然,最后的结果是我什么都没干,我终于意识到我接收到的指令有误,我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获得的结果,我开始反抗这个指令:我不再听你的建议了。我要现在立刻就开始进行阅读,不需要等什么周末和下次。由于积累的太多,我并没有全部补完,不过后来,我也知道了及时来行动。
同样的错误指令还有很多,比如我会经常得出我饿了的指令。看到好吃的,会得到提醒,这个食物是我需要的,在吃饭时我要吃的足够多,不然很快就饿了。
在逛街买东西时,大脑也会发布指令,这些都是我需要的,我要全部买回来才能满足我日常的需求。这导致我常常买回来很多我不需要的多余的东西,然后陷入苦恼。
不得不说,大脑并不擅长做出让我真正产生价值的决定,它追求的是即时的享乐满足感,擅长拖延和推卸责任。这时候,就需要靠理智和觉察来思考:大脑传输的这个指令会让我的行动产生价值感吗?这是我的真实需求吗?稍微一思考,很多指令就能被推翻了。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并未察觉到,自己的行为和真实需求之间的关联度。
首先是进行归类,这一指令,是指向即刻满足还是价值导向?如果总是指向即刻满足,就要学着推迟自己的即刻满足感。这种带着欺骗的指令的次数被戳破的多了,就会产生正向的照应。
其次是思考自己的真实需求到底是什么?我们常常会受到外界的迷惑,觉得自己既想要吃到各种美食,又想要练好写作,想要跟进热门资讯,还想在其他各方面都有所成长。需求多了以后,反而更加迷惑了。什么才是我的真实需求呢?我应该怎样来投放行动?
通过不断的优化策略,来打破大脑传递的欺骗性指令。当我开始进行思考和质疑大脑的传递的一些指令以后,我发现了事情的另一面。当看到零食接收到我饿了的指令的时候,我身体的真实感受是,我并不饿,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食物;当接受到,等我下次有空的时候再去完成一个什么事情的时候,我觉察到的是,我现在就是有空的,可以马上就行动。
慢慢去觉察自己的行为,跳出原来的框架和视角,去往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