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前几天的时候,看了路遥的《人生》,实在是想写点东西。一是因为这本书写的确实太精彩了,精彩到令人窒息的地步。二是因为书中的高加林确实跟自己有几分相像之处,特别是上篇里面的高加林简直就是像再现自己的过去。三是因为《人生》这本书后面的结局,对,就是那不是结局的结局。我觉得每个看过《人生》这本书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结局。正如那句话“一百个莎士比亚,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人生的结局都需要自己去谱写。
一开始的时候,我没想到“每个人人生的结局都需要自己去谱写”这句话的时候,也非常纠结高加林最后的结局。当然,也是因为自己跟高加林很想的缘故,对于高加林最后的结局,我很不赞同。但是,当我想明白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人生应该是自己谱写的,不应该是路遥笔下写出来的。想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本看似没有完成的《人生》实质上是在引导我们自己去谱写自己的人生。
为什么高加林和自己很像?
其实,在上篇的时候,觉得高加林就是自己。但是下篇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我人生中没有的元素。上篇的高加林算是有些愤青,有些才华。毕竟对于像我们这样从农村出来的人,这已经算是很了不起的了。在我所在的村庄,最后上大学的也就几个人。这还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红利。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仔细想想也就我现在上了大学。所以每次回到村里的时候,也会被别人高看几眼。
初中的时候,碰见了一个女孩。跟巧珍有些相像,但是曾经也走过错误的道路。毕竟在现在这个时代,犯错已经成为难免的事情了。她也算是很爱我,而且,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很喜欢她。但是,后来就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分手。分手的原因,可能比高加林分手的原因更加绅士一点,不是移情别恋,而是因为两个人走的道路,离的越来越远。在岔路口分开后,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个原因,我觉得如果在高加林没有遇到黄亚萍的情况下,这应该是高加林和巧珍分开原因。当然这只是猜想的结果,但事实是高加林遇见了黄亚萍,这算是生活的狗血剧情吧。
可能生活就是这样,只是它恰好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而已
《人生》的下篇,高加林非常幸运,因为有个很好的叔父,有了好的工作,也有个非常喜欢的千金小姐。这些在我身上都没有(因为本人还是大学生,所以工作也没有。),所以下篇的高加林跟自己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其实,在我看来,最大的差别还是因为我们两个所处的时代不同。在高加林所处的时代,爱情算起来还算是单纯的。没有那么多物质的诱惑,在那个时候,阶层是唯一的隔阂。对于现在来说,爱情应该是随着物价的上涨,也上涨了。上涨的尺度因人而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房子,(NO房子,NO婚姻)。
关于高加林的工作,现在这个社会,这样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但是,社会快速的发展,也让这个现象不再是阶层分化的必要手段。这算是,作为没有后台的我唯一的幸运,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一样。(在愤世嫉俗的时候,想想高加林所处的时代,在想想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嗯,不错,进步很大。)今天,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都有机会成功。而且几率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几率也会不停的上涨。
最后高加林的选择,在我看来,没有什么不对。这应该跟我选择跟她分手的原因有几分相像。我们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句话可能很长时间也用不到一次。但是,仔细想想,人生的道路上最要紧的几步,我们大多数都是靠这句话来决定的。所以,这句话是贯穿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一句话。因为最重要的几步,它们应该都是我们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大多时候,需要有凭证。“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就是最好的凭证。至于,小部分时候,我们是靠直觉做选择。主观意志,到底靠不靠谱?我觉得,全看运气。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
高加林的结局,回到原点,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一切重新开始,只是少了那个人。其他的一切照旧,或许最后,他可能跟很多励志小说里面的男主一样,屌丝逆袭。因为改革开放,下海经商,一举成名。诸如此类的结局,或许应该更加符合时代的主题,因为时代的需要。但是,还是那句话“一百个莎士比亚,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高加林的人生只能靠他自己来决定,而不是靠作者的笔。
其实,我刚看完这本书的时候,特别纠结结局。但是,想了之后,反而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结局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或许,这就是这个作品另一个伟大之处吧。用这样的方式来结尾,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