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IPO过审7家,6月2日过审4家,6月9日过审8家... ...
难道接下来6月16日将会过审6家,6月23日过审4家,6月30日过审1家?
早在上个月底,疯牛君就和大家讨论过“IPO”减缓的相关事情,在《IPO发审减缓是利好? 正反双方辩论谁才是赢家!》这篇文章的结尾处,疯牛君也发表过了自己的观点:
然而,在今天,关于“IPO减缓”的话题,一下子又被引爆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事件经过
首先是四大报发文,为“IPO减缓”撑腰:
随后韩志国发表微博进行痛批:
这下不得了,一大批大咖随后蜂拥而至,吴晓求、高善文、叶檀、李迅雷等财经界知名人士纷纷站出来,围绕“IPO该不该暂停”这个话题发表“高见”,一时间各种“乱怼”满天飞,让人目不暇接:
支持“IPO减缓”正方观点
侯宁:新股发行存缺陷每周十支市场受不了
监管层希望通过增加市场上的上市公司数量,从而增加整个市场的盈利基数,这样一来既能平抑A股高估值的问题,同时还能避免股指的大幅下跌;而事实远没有想象中完美,现如今,当整个市场处于下跌状态下,监管层的新股发行也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
老艾:检验IPO政策的唯一标准是股市涨跌
IPO要不要暂停,要不要放缓?引发各路神仙的激烈争执,老艾无须站队,因为早就呼吁过暂停IPO。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复杂,就看股市是涨是跌就行了,这是检验IPO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今天股票上涨就是最好回应!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市场信心恢复仍需时间,希望管理层能继续呵护市场。
不支持“IPO减缓”反方观点
高善文:A股是个名利场停发新股做法很不可取
如果监管机构迫于市场压力做出妥协,或者市场由于未知的原因而“涨声响起来”,那必可声名远播,甚至是勒石记功,书之丹青。对于年轻的A股而言,二十多年以来,多少次牛熊轮回,这样的游戏交替上演,尽管故事的主角不停地更换,但内容梗概却是大体不变的。
叶檀:暂停IPO就是吸鸦片副作用必然是休克式套现
我反对暂停发行新股,原因是暂停发行新股只是一剂鸦片。暂停发行新股从来没有改变过A股休克的难题,最典型的是,2016年1月4日,2016年A股首个交易日遭遇重挫,沪深300指数先后触发5%和7%的熔断阈值,股票现货和股指期货市场于当天13时33分暂停全天交易。暂停发行新股没有改变市场生态。
刘胜军:呼吁减少IPO是剥夺投资者低价买股的机会
股市一跌,就立即有“砖家”跳出来呼吁减少甚至停止IPO。这是典型的股市民粹主义。所谓民粹主义就是“智商税”:给投资者看似有理但其实无法兑现、不切实际、不合逻辑的许诺。大家想想看,香港、美国为啥从来不在熊市暂停IPO呢?原因很简单,熊市的IPO价格更低,更能让二级市场投资者买到便宜货。
新华社: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并非IPO提速惹的祸
2016年至今上市的新股和次新股中,亏损加上业绩下降的比例估计在15%至20%。如此高的比例为历年所没有。“一上市就告亏,板子该打谁?”发行公司该打,中介机构也有责任向投资者说清楚。在多位业界人士看来,多因素导致了次新股中“地雷”增多。
李迅雷:数次IPO暂停为何没改变多数人亏损命运
证券市场出台了减持新规,引发媒体热议。看到不少市场人士转悲为喜,就如同看到小孩的脸——眼泪还未擦干,瞬间又欢呼雀跃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中国股市早就成为全球市值第二的超大市场了,为何众多投资者仍把股指下跌归咎于股票供给过度呢?
历史上IPO暂停有没有效果
听各位财经“大侠”的说法,说的都很有道理。但市场可不听谁说得有道理,谁说得没道理。既然双方在“IPO该不该暂停”上各执一词,无法达成统一的认识,那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IPO暂停吧,向历史借点经验。
根据疯牛君查询道德数据发现:A股历史上到现在为止一共有9次IPO暂停,其中除了2001年大盘顶部暂停后市场出现下跌外,其余8次几乎都让市场下跌趋势得以喘息,甚至走出牛市,比如2005年之后、2008年12月和2015年7月。并且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那一次市场下跌是因为市场已经从底部500点上涨到了2000点,翻了4倍,市场本身的风险已经大于机会了,下跌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了。
那么,这是不是说“暂停IPO”就是救市良药?当然不,因为上述分析还不是事实的全部。有分析指出,暂停IPO之后A股出现的反弹行情一般时间不长,在IPO暂停的利好被逐渐消化之后,市场大多会延续政策变更之前的趋势。
还有一个问题,每次IPO暂停都不是在熊市初期就停发(因为无论是监管层还是投资者都无法判断短期的下跌,到底是熊市的开始还是阶段性回调),总要让这种持续下跌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想起停发新股。换句话说,IPO暂停往往是在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熊市之后才被提起来并应用到市场的,这时市场已经下跌好多了。那暂停IPO之后的回弹,很难说是停发新股让市场止跌呢,还是本就市场该止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