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绿皮书》 | 如果我不够黑,也不够白,那我是谁?

《绿皮书》 | 如果我不够黑,也不够白,那我是谁?

作者: 27号人生分享馆 | 来源:发表于2020-03-08 20:16 被阅读0次
    《绿皮书》电影海报

    在网上搜关于《绿皮书》的信息,多的是提到“种族歧视”这个话题。两个性格迥异,肤色不同的男人,在一路向南的旅程中,二者之间有过偏见和不满,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处理事情要风度,一个混迹社会用拳头解决麻烦。而在路上经历的一系列事件使他们放下偏见渐渐理解了彼此。

    《绿皮书》相关图片

    一路看下来温情也有笑点也有,还有意料不到击中人心的时刻。以暴制暴很容易,但做到宽以待人更难。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 非如此不可

    主角之一“唐”,礼貌且克制,是一位黑人钢琴演奏家。他所受的教育让他明白人人生而平等,却也因为现实的残酷而感到无力脆弱。

    以前我不曾清晰地了解到黑白肤色衍生的种族歧视如此严重,如今从《绿皮书》里瞥见了一些影子。

    比如托尼建议唐买一套新的西装。

    托尼建议唐买一套新的西装

    当他俩走进店里,店员一直对西装革履的唐连正眼都没瞧一眼,反倒是热情地招呼着穿的比较随意的托尼。

    当托尼接过店员递来的一套西装拿给唐试穿时,店员看见了立马从唐的手里抢回去,像护着孩子一样护着那套西装,说:“黑人试穿的话要先付钱才行。”

    唐只能压制自己的怒气一笑置之,默默走出店里。

    唐去南部巡回演出,最后一个演出点定在伯明翰,对接人给唐提供的化妆间简陋得像个杂物间,但是唐并没有介意,换完演出服后便来到餐厅找饭吃,却被工作人员告知餐厅不接待黑人用餐。

    工作人员告知餐厅不接待黑人用餐

    唐是嘉宾,受邀来此地演出,却连餐厅的一张椅子都没有资格坐下,经理反而一本正经劝他去附近黑人的底层酒吧吃完再回来完成演出。

    类似以上的不平等待遇有很多很多,唐明明可以在高档豪华的地方赚多三倍的钱,不用折腾自己遭遇种种的“傲慢与偏见”,可他却还是选择了去偏远的南部——种族歧视更严重的地方巡回演出。

    正在演奏的唐


    为什么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非如此不可?


    在电影中,协助唐完成三重奏的成员奥列格向托尼提到了另一位黑人钢琴师耐特·金·科尔:

    1956年科尔受邀到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演出,他是伯明翰市第一个被邀请在白人场所演出的黑人艺术家。尽管那时科尔已是炙手可热的新星,但愿意接纳一个黑人作表演的饭店和宾馆还是少之又少,实际上他仅在可怜的一家作过表演,一张张拒绝的面孔上写满了傲慢与偏见,但耐特·金·科尔还是克服过来了。

    《绿皮书》相关图片

    唐在音乐上是有一定天赋的,但他也明白:”光靠天分是不够的,改变人们的观念,还需要很大的勇气。”

    唐也许是在效仿科尔,以让改变能够后继有人。

    带着偏见互相碰撞再完成理解

    唐一直都觉得出身决定命运,那么自己作为一个例外,他的心理又是什么?

    他无法将自己归类到白人一组,却又不屑于去了解黑人音乐的一切,他认为自己高于黑人又低于白人,心里的自卑和敏感让他将自己锁紧在一个人的城堡里。

    和托尼第一次见面,他(雇主)在上,托尼(员工)在下。因为名利而让自己貌似有资格表现得高高在上,但实则心里也没有多少底气。

    唐和托尼第一次见面

    可唐身上又何尝不存在对白人的偏见。

    美国学者德曼·斯帕克斯:”在始终存在性别歧视、种族主义和身体歧视等的社会中,人们几乎不可能完全没有偏见或者成为一个冷静的无偏见的观察者。

    我们如何产生偏见,如何看待偏见,本身也反映了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我们的偏见又会给自己给他人带来怎样的影响,是我们应当重视且不可规避的问题。

    巡演的唐在某户人家里

    不敢迈出第一步的人

    托尼在旅途中因为电话费太贵,折衷选择写信回家以保持和妻子的联系。

    托尼写回家的与其说是“信”,不如说是流水账。貌似是情书,看见他涂画得一塌糊涂的信纸就像是勒索信。由于受知识水平限制,信里的字句错漏百出,连dear也写成了deer,令人忍俊不禁。

    后来在唐的协助下,托尼下笔的用词变得越来越好,每一封寄回家的信,风格也越来越柔美。

    唐指导托尼写信

    路途中托尼偶然间问起了唐的家人,才知道唐还有一个哥哥,却已经断了联系。

    最后一场演出的前一晚,唐和托尼共寝一室。看见托尼又在写信,唐问:“为什么还要写信?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就可以回家了。信还没寄回家,你就已经先到了。”

    托尼说:“我不想等了,你应该也给你兄弟写一封信;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害怕迈出第一步。”

    《绿皮书》相关图片

    其实很多关系都是从“互相麻烦”开始的,到你愿意主动去付出,不计较得失的时候,其实你更看重的是这段关系。

    也许在对方心里这份关系并非不重要,而是,如果其中一方都不能勇敢地先迈出第一步的话,那么关系就无法开始,那么只能继续“独守空城”。

    其实,孤独可怕吗?比起享受孤独,敢于不孤独的勇气也很可贵不是吗?

    托尼不清楚唐和他哥哥之间有过什么矛盾,但是如果只是将自己锁闭起来等待,结果不过是独自承受等待过程里的折磨。

    他鼓励唐应该主动一点去联系哥哥,这样两个人的关系也许会有转机。

    《绿皮书》相关图片

    一次冒险的出逃:我是谁?

    虽然唐也可以选择在高档豪华拿着三倍工资的地方演奏,但他其实心里也不好过。钱多了,人就轻了。由于与生俱来的肤色,上台受人尊重,下台受人唾弃。

    为了抵抗一直在心里反复出现又无法对付的声音,还有下台之后的敏感不自信,去南方巡回演出,又何尝不是一次冒险的出逃。

    而这次逃离,也在一个雨夜里迎来了它的高潮。由于两人的“黑白之争”,唐再也无法抑制情绪,愤怒地爆发了。

    《绿皮书》电影截图

    托尼只看到了唐外在拥有的一切,却看不见他的肤色和他对音乐的天赋带给他格格不入的处境。

    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在演讲的现场,众多支持民权运动的歌手一起现场演唱了22岁的鲍勃·迪伦写的歌曲《答案在风中飘》(Blowing in the wind)。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海

    才能在沙丘安眠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

    才能被永远禁止

    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

    才能被容许自由

    一个人要多少回转过头去

    才能假装什么都没看见

    《I have a dream》是为了捍卫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然而社会的进步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白岩松曾采访哲学家赵鑫珊,问:为什么现在的科学技术进步这么快,但是这个世纪的人依然需要好几个世纪之前的音乐来抚慰心灵?

    赵鑫珊的回答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因为)人性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

    而社会的进步也有赖于人性的进步。

    在电影里观照自己的内心

    影片的最后,唐因为不被准许进入餐厅吃饭,选择违约放弃了在伯明翰的最后一场演出。

    来到橘鸟酒吧的他放下了身段,弹的钢琴也不是他专用的施坦威,他为在场的黑人同伴们免费演奏,获得了他们由衷的掌声和喝彩。

    在橘鸟酒吧演奏的唐

    不同于在城市里为白人演奏的窘境,无论台上台下,他都只是他,一个内心统一阵线的自我。

    他因为音乐带来的快乐,跟着音乐一起律动的身体,是当下最自然的一种表达。这一场show带给他的快乐比之前每个场次更畅快淋漓。

    在橘鸟酒吧里的掌声,抚慰了唐脆弱的心灵,给予了他心中真正需要的尊重和认可。

    唐曾和托尼聊起自己是学古典音乐的,囿于自己的专业是学古典乐的观念,觉得如今在为台下观众演奏流行乐的自己是多么令自己看不起,其实他只是害怕背叛了过去的自己。

    《绿皮书》相关图片

    自我于每个在时间洪流里降生的短暂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寻求他人眼中合适的你,世俗定义的成功,而非自己心里发出真实声音那个的我。

    你会因为什么而落泪,你会因为什么而悲伤,你会因为什么而开心,你会因为什么而感动,你会因为什么——而感到生命一点一点被完善,都是这一路上关于自我的故事。

    像这部影片一样——“白人和黑人”在不同的境地身心置换,我们也许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但却不代表我不认识你。

    我们都是在不断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又再不断地和未来的自己相逢。改变的勇气和接纳的决心,是一路上都存在的,等待被完整的意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为电影《绿皮书》剧照,电影截图。


    →此文首发于公众号〖小小观影笔记本〗

    【在光影世界里观照内心,思考生活。】

    ⊂(˃̶͈̀ε ˂̶͈́ ⊂ )感谢你的每一个点赞❤️,让我更有动力坚持下去ʕ•͓͡•ʔ-̫͡-ʕ•̫͡•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绿皮书》 | 如果我不够黑,也不够白,那我是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vj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