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孩子做一个统计,最讨厌妈妈的哪些行为,那么唠叨大概率能够排在首位。
说到唠叨,孩子们会觉得很厌烦,就像唐僧念经一样,整个人都不好了,想要逃离。而作为唠叨的妈妈,她们也很委屈,她们也不想唠叨。假设孩子听话懂事,她们根本不用唠唠叨叨。
回忆我们的小时候,我们的妈妈对我们满眼慈爱,什么时候开始唠叨了呢?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不按套路出牌,这时候妈妈的唠叨明显多了起来。等到我们有了孩子,我们也完美的继承了妈妈的唠叨,用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唠叨里面究竟包含了什么呢?更多的是妈妈的无奈,她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通过不停的唠叨表达自己的无奈情绪。同时唠叨更多关注都是自己的想法,自己想让孩子吃饭,万一孩子有正在专注的研究课题呢?自己想让孩子每天好好学习,如此每天默默念叨,孩子真的会好好学习吗?还是只是自我安慰而已?
所以,作为家长,尤其是妈妈,如何能够在减少唠叨的情况下达到效果呢?可以跟孩子约定提醒的次数。以孩子起床的例子,跟孩子商量好最多提醒两次,如果不遵守规则,后果自负。第一次提醒,孩子没起。第二次提醒,孩子同样也没起。结果,孩子上学迟到了,受到老师批评了,这个后果谁来承担,当然是孩子自己,因为他没有践行自己的承诺。下一次,估计不用妈妈叫,自己都能够按时起床。
这让我反思很多,为什么我们用力过猛,收效甚微,为什么我们觉得付出了全部辛劳,孩子却不曾体会得到。原来我们一直都在父母的传统育儿方式下越做越错,原来做父母真的需要好好学习才能上岗,原来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