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定参加这次分享会的时候,属于我的活动就已经开始了,在活动简章里看到活动的主题,对于梦想的思考也就自然地发生。
梦想是什么?
在我小的时候,梦想是吃不完的零食、一条可以抵御妖魔鬼怪又可以带我飞行的魔毯以及长生不老。
再大一些,初高中的时候,梦想是超脱生死与痛苦、得道。
上了大学,梦想是谈一辈子的恋爱。因为在恋爱中,痛苦不见了。全身心的关注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不能说是无我,只能说是忘我。两个人都专注在彼此身上,这是一种巧妙的交换。但这种脆弱的关系又伴随着极大的要求和独占,完美的镜映消失之后,破碎的幻想,带来更大的痛苦。一次一次的失败又全情投入,最后往往带来心的关闭。
开始工作之后,梦想就变成了追求财富自由。这个阶段追求的是外在的安全与拓展,这已经是完全“自我”的阶段,彻底的孤独与封闭。
在离开职场之后(经历了变故、抑郁与疗愈),梦想变成了能够协助一些想要改变的人,开始踏上自我改变的旅程。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开启者”。在深入接触更多理论之后,梦想就升级成为“成为一个开启灵性“的启蒙师。
现在呢,似乎梦想消失了,这个”我“,没有太多想要去实现的,这个ego,它不再是唯一的事物了。如何去理解自己这个无法被复制的生命旅程,来到人间的意义,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意义,是想要去探寻的。相比之前一直探索我的人生的意义而言,探寻我的生命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这是一个变化。
这个思考带给我的价值,甚至比参加活动还要大一些,但这次活动,仍然给到我更大的意外的收获。
首先是简空师兄本人的存在状态,“明心见性”的状态,可以感知到他内在的那种完整性与通透感。在他分享本人的经历,以及分享会后半段,回答听众的提问时的精准与笃定,以及内心的一种谦和,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位真正在儒释道方面有修为的“师者”。无论是佛学、禅宗,都有深入的体悟和实践,解说也是深入浅出,并且与他本人融为一体。
在我使用传统心理学的方法疗愈自身,接着学习更多后现代心理学(包括ICC Coach等)来发展自己,并逐渐对灵性、佛学产生真正兴趣的时候,这些需要的讯息便自然出现在我的身边,这仿佛是与世界的一种自然的互动方式。
而后在学习中便发现一些可以互相印证的东西,与以前的所学、所感,与自己的体验吻合。一直敬而远之的传统文化也越来越感觉到一种亲切,对于儒释道、佛学的偏见也消失了。
我的疑惑是:在已经完成了知识输入的阶段,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自我探索方式与语言”,在接触其他学科的时候,涉及到一种语言体系的转化。比如在接触佛学的时候,实际上我是用自己的语言体系去理解佛学,互相印证,从而补充完善自己的体系。
讲真,我只会做我需要的部分,吸收适合自己的内容,并不一定会按照既有的体系去学习,这也是我的一个担忧。
最后,这半天的分享会,我的另一个收获是,提醒自己,该是精进的阶段了。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多人的共修会,让我体会到一种感动。同时参加的人员里面最小的成员是19岁,最大的白发苍苍,也给到我激励。
虽然,自我探索的路永远是“孤独”的,而“真理也是无路之国”(源自克里希那穆提),但彼此交流分享,教学相长的学习,也是颇有助益。
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