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写作主题都很开放,自己用写作梳理思考,用“输出倒逼输入”的口号提醒这是成长的锻炼,所以尽可能多的围绕自身成长记录和收获。
这次看到个半命题作文,题目是《那天,如果____》,要求通过对往事的反思输出成文。在审题构思时脑力迸发,想如果自己要以此为题写作,实在有太多的“如果____”想表达,也没想到有这么多“忏悔”。于是借着这半命题的审题思考,也贴合着自身成长的目的,就有了现在这个题目,用《那天,如果……》以此代表自己无尽的反思!
反思复盘
其实一直都有反思的习惯,且每日坚持做复盘日志。如果一定要推荐人生的必备技能,我肯定会选择“复盘”,这最初是来自围棋打谱,在棋局结束后用来回顾总结对弈时的每一步棋。我在长期的交易投机中,对着图表和交易记录复盘,也发现这绝对是提高和改正的有效工具。
在反思复盘的经历中,也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最开始的我反思复盘,只会纯粹记录和反省,比如记录当天触动最深的某一事件,补上事后的反省得失,但这在当时更多的是流于表面,现在回头看指导意义很不够,所获得的效果有限。
后来接触到ORID模型,按四步流程“客观事实、主观感受、反思总结、下一步行动”进行了迭代,特别是这个“下一步行动”简直是格局升华的一招,直接在反思总结里提炼出对记录反思的“原则”,用来作为日后自己的行为指导。随后也为了简化,把ORID四步精简成“记录、反思、提炼”:首先记录触动最深的经历,再对此经历进行反观反思,得到收获提炼下一步行动的改变。
在三步式复盘了一段时间后,检视自己针对“下一步行动”获得的改进量不够,于是再次迭代,升级成为“记录、反思、提炼、改进、反馈”。这是从“刻意练习”的方法里学到的,如果自己有针对性地改进,并且能被有效反馈,则可以更快解决问题。
具体模板如下:
记录:写下触动最深的客观事实,可以包括自己的情绪波动,往往触动最深的意义更大;
反思:各种反观反省,触动深一定有很多想表达,把这些表达变成思考结晶。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有收获肯定也能继续发扬,直面自己的伤口和快乐,挖掘出坏的和好的;
提炼:用来指导之后自己改变的行动方针,同ORID的“下一步行动”,好的则继续,坏的则改之。这一步要求简单明了不模糊,是能直接成为“标准、规则”的原则;
改进:刻意练习式的改进,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舒适圈外的拓展,实施提炼所得的行动准则;
反馈:不是所有改进都是好的,因为还可能“纠枉过正”,需要自己再反馈提炼的行动准则是否有效,如仍有问题则又回到“记录、反思、提炼、改进、反馈”进行重复;
每日的复盘日志主要是根据“记录、反思、提炼”的框架进行,当有改进和反馈项时才记入。
相信只要使用上述五步复盘,咱们生活中所有的“那天,如果……”都可以迎刃而解,一轮不行就两轮、甚至三轮。
另外需要说明下:现今社会中,很多人都追求着“反熵增、断舍离”,以去掉思绪里的“胡思乱想”。因为这些胡思乱想的念头,会给自己带来连绵不断的烦恼,要么是对过去悔恨,要么就是对未来焦虑,导致我们无法清醒的活在当下,这种状况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扰。也是上受这种立场的熏陶,每当发现自己冒出这样那样的念头,都会提醒自己正在胡思乱想,头脑里的声音很快会自知无趣的消失。需要区分好“反思复盘”与“胡思乱想”的边界,我自己的定义是“如果能拿到收获并提炼下一步行动的”都算是主动的反思复盘。
那天,如果早一些知道复盘的作用……
那天,如果我按下核弹发射按钮……
那天,如果我一键三连……
那天,如果我不再……
那天,如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