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硬气功
《人格心理学》第四章读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第四章读书笔记

作者: 记录日子的人 | 来源:发表于2017-12-21 17:26 被阅读43次

人格心理学(第七版)【原名:Personality,7th Edition】/ 作者:Jerry M.Burger / 翻译:陈会昌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全书共分为16个章节,包括人格的定义、人格的研究方法,以及人格的六大流派,分别为精神分析理论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以及认知流派,每个流派又详细介绍了其理论模型、应用、评价及相关研究。最后有一章单独作为结语,讨论了人格、文化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弗洛伊德理论:相关研究】

面对佛洛依德理论,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好奇且感觉深受其益,另一种则是怀疑和嘲笑,感觉佛洛依德对儿童的性欲、梦的无意识、恋父恋母情结更像是被过于严肃对待的佛洛依德的幻想。

那么究竟如何去正确认识佛洛依德理论,我们需要证据,来证明佛洛依德对人类本性和心理过程的描述是否正确。佛洛依德终生的努力也在于探寻其理论的效度,然而,他并非通过实验来寻求效度。幸好,许多心理学家已经承担起这种挑战,即通过严密的试验程序来检验佛洛依德的观点。尽管佛洛依德理论中很多内容不易通过实验来证明,但研究者已经成功的从佛洛依德的著作中得出一些可以被检验的假设。

除了直接检验佛洛依德的理论之外,人们对由他引入和推广的一些课题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催眠、口误、焦虑以及早期经历等,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章,将介绍有关佛洛依德理论的四方面研究,包括梦的解析、防御机制、幽默以及催眠。

【梦的解析】

是人就会做各种有趣、稀奇古怪或恐怖的梦,不受时间和物理定律的各种限制,人在梦中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们都很想知道这个梦意味着什么?早在100年前的佛洛依德就已经对梦做过研究,他把梦包含有隐藏的心理意义这一观念进行了发展和推广。佛洛依德通过解释病人的梦,来努力了解他们的无意识冲突和欲望。

今天,来自各个理论流派的治疗师们都把释梦作为他们的治疗手段之一。但释梦的准确性如何?有时候不同的治疗师对同一个梦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一些心理学家否认梦有任何象征意义,或者对治疗师释梦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到底谁是正确的?

尽管从事梦的研究面临许多挑战,但研究者已经对这一广泛而神秘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

那么,这些研究结果能告诉我们什么?第一,人梦见些什么?我们能否用精神分析理论预示梦的内容?第二,人为什么做梦?佛洛依德对此有一些明确的假说,也有一些研究结果与其中的某些观点一致。

然而,像佛洛依德理论的其他方面一样,对这一问题,仍需要信奉者和怀疑者做进一步探讨。

梦的含义

根据佛洛依德的观点,梦的内容给我们提供了解无意识的线索。虽然我们的梦大多是荒谬的、模糊的,或者只是一些看来和任何事情都无关的可笑意象,但佛洛依德对此的解释是,重要的无意识素材隐藏在象征符号里。后来的精神分析理论家则认为,梦是无意识的集中表现,也就是说,梦是尚未解决的冲突在熟睡时的浮现。根据这个解释,一个治疗师知道了他的病人做了什么梦,就找到了该病人无意识冲突的重要线索。

梦的研究者采取各种方法来记录和解释梦的内容,有的研究借助生理学仪器显示睡觉者可能正在做梦时,唤醒他们;有些研究者要求被试在早晨第一时间写下他做的梦;有的研究要求被试描述他们最近做的梦或重复出现的梦的内容。

与佛洛依德的直觉相一致,研究者采用各种方法,最终发现,梦的内容并非无章可循。有证据表明,梦的内容常常受到我们睡前思虑到的恐惧、烦恼和问题的影响。两位研究者发现,一些对照料他人有较高需求的人,常常在梦中与他人有亲密关系。

另一项研究中,被试在一个睡眠实验室中度过了几夜,首先被试在夜间被唤醒,要求描述他们的梦,接下来两个晚上,睡觉前被告知他们或者做一个与当前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关的梦或者做一个与他们的问题无关的梦,同样,夜间被试被唤醒来描述他们的梦。实验表明,梦的内容提供了与被试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件有关的信息。

但是,无意识冲突的情况如何?我们根本没意识到的问题也会出现在梦中吗?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答案是肯定的。一个系列研究把梦中男性和女性人物出现的频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女人的梦中50%是男人,而在男人的梦中,65%是男人。这种区别几乎在所有年龄和各种文化的人中都存在。根据佛洛依德的理论,男人从未彻底战胜自己与父亲的冲突,由于这些感情的某些部分被转移到其他男人身上,因此他们与男人的冲突会多于女性。

那么这种现象能否就证明了佛洛依德理论的正确性呢?不完全如此。可能还有其他解释。例如,男人因为白天接触的男人比女人多。即使我们接受了这种观点,但是仍然无法证明这种冲突体现了未解决的恋母情结。

然而,我们可以说,这些研究发现至少与佛洛依德理论中的断言是相一致的。

梦的研究者感兴趣的另一个现象是梦的再现。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个梦以前做过,或者连续几个晚上都做同样的梦,甚至几个月几年都做同样的梦。从精神分析观点来看,因为这个梦所反映的冲突非常重要而且悬而未决。这种解释说明,为什么重复做同一个梦的人多半正处在焦虑体验中,无意识的冲突在晚上通过梦浮现出来但在白天则表现为焦虑 。

但对佛洛依德释梦理论,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看起来无意义的物体和行为是否都是性和性活动的象征物?一些精神分析者认为,对性怀有焦虑的人不能直接表达他们的性欲望,取而代之的是,这些人通过梦中的象征符号来表达他们的性情感。为证实这一假设,研究者要求参与者连续十天把他们的梦和每天的焦虑情况记录下来。与精神分析立场相一致,参加者的焦虑程度越高,佛洛依德所说的典型的性的象征物(铅笔、盒子、飞翔)出现在他梦中的次数就越多。尽管如此,但是对梦的映像是性的象征符号这一观念的直接且有力的说服验证还未发现。

至此,大多数的梦的研究者都认同这一点:即梦的内容不是无章可循的,但为什么某些梦境出现的频率更高,仍然是个具有挑战的问题。

梦的功能

比梦的内容更具挑战性的是人为什么会做梦?佛洛依德认为,无意识冲动不能永远被压制 ,因此,梦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使这些冲动得到象征性的表达。梦为无意识冲突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的出口。

20世纪50年代,研究者发现哺乳动物有两种不同睡眠:REM和NREM睡眠。REM是快速眼动的缩写,这一阶段伴随眼球在紧闭的双眼下快速转动,脑电图仪发现,在这个阶段,人的大脑活动与清醒时一样。大多数成年人,一夜约有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的REM睡眠时间,分散在睡眠的不同阶段。

这一发现对于人格研究者的重要性在于: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充满了梦,相反,在非快速眼动睡眠中几乎没有梦。

快速眼动睡眠及做梦对于人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剥夺人的快速眼动睡眠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调,比如被剥夺快速眼动睡眠的人,面对具有潜在压力的任务时有更多的困难。在一项实验中,被试被安排在晚上睡觉前和醒来后观看一部尸体解剖的影片,因为可怕的过程会引起观看者的高度焦虑。实验结果发现,被剥夺快速睡眠的被试在应对焦虑方面感到困难,而被允许做梦的被试在第二次观看时明显的较少表现出被影片所困扰。尤其典型的是,第一夜被剥夺了快速眼动睡眠的被试 ,在第二夜增加了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间。这一反弹效应表明快速眼动睡眠执行着某种重要功能

其他的研究发现也至少部分的支持了佛洛依德的这一观点,即梦为被压抑的想法提供了发泄的出口。精神创伤者在白天试图避免想起他们的创伤经历,但是在夜晚,他们的梦中经常出现创伤性事件。

一项研究中,参与者在睡觉前参加一个意识流写作练习,要求练习中故意不去想他们认识的某人,当晚,被要求试图不要想某人的被试更多的梦到了这个人,而被允许写出他们认识的人的被试则较少梦到这个人。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到,一方面 ,研究人员已经做出了许多与佛洛依德的推测一致的发现,我们的梦不是杂乱无章的,做梦与一些积极的心理机能有关。然而,在几乎所有的案例中,心理学家都能够不依赖佛洛依德的概念来解释这些发现。而且,研究者发现,一些结果很难在佛洛依德的理论框架内解释,例如,为什么新生儿每天有8个小时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无意识冲突是怎样起作用的?就这点来说,现已发现,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甚至人在胎儿期都有快速眼动睡眠。简言之,对佛洛依德提出的某些问题的确切回答尚依赖于进一步的研究,然而,多数人都不能不承认,至少我们的一些梦包含重要的心理信息,做梦执行着某些重要的心理机能。梦,仍将是未来人格研究中一个难以避免的神秘话题。

【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佛洛依德理论中最有吸引力且令人难以捉摸的方面之一。这是因为从定义上来看,我们经常使用多种防御策略,却没有意识到我们在这样做。这并不是说我们意识不到源于这些防御机制的行为,但是,防御机制仍然是在意识层面之下驱动这些行为的。比如,我们常常会指责别人在进行否认,将情绪投射于他人,或者在为自己的坏毛病找各种理由开脱。当朋友将他们的愤怒转移到我们头上而不是真正惹他生气的人和事上时,我们大都明白这是出于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的定义与测量

研究防御机制的心理学家面临着精神分析理论研究遇到的同样问题。因为这一机制是在意识层面之下发生作用,我们不能简单要求人们描述他们的防御机制,相反,研究人员必须依赖不太直接的方法来确定被试会在何时使用和怎样使用各种防御机制。

许多研究人员采用投射测验,比如罗夏墨迹测验或者某些故事的反应来检验防御机制,另一些人则利用对主题统觉测验图片卡的反应来考察。研究人员制定出一个详细的编码系统把这些反应转换为数值,他们从故事中得出分数来表明参加测试的人使用各种防御机制的程度。

在一项证明防御机制的调查中,一些大学生收到一些关于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恐吓信息,研究人员推论,与性别相关的行为是年轻人同一性中特别重要的方面,也就是说,男人认为自己男性化,女人认为自己女性化。威胁到他们这方面自我概念的信息会潜在引起相当大的焦虑。研究者预言,学生将会使用自居这一防御机制来应对这种焦虑。采用自居机制的人会把自己与有力量的、成功的人联系起来。例如,一个年轻男性,可能会把自己与军事领袖或体育名人联系起来,通过无意识的认同强有力的人物,可以摆脱自我的不足和无助感。

为了检验这个推测,研究人员让被试看了三张TAT卡片,并分析了他们根据卡片讲述的故事,然后,他们又让被试做了一个可衡量男性和女性特质的简单人格测验。之后,研究人员告诉他们一些虚假的测验结果,一半男性被告知他们在男性特质方面得分很高,另一半被告知女性特质得分高,同样,半数女性被告知偏向女性化,半数被告知偏向男性化。结果,与推测一致,收到虚假结果的男性有特别强烈的情绪反应,认为自己高度男性化的人,其自居作用尤其强烈。

防御机制在发展中的差异

成人有一套防御机制可以抵抗焦虑,但儿童并非如此。经历过对健康的威胁的学前儿童除了简单的拒绝承认曾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伤害外,可能没有其他方式处理情绪反应。否认就是否定特定的事实,从看不到现实到歪曲自己的记忆,以减缓创伤性事件带来的焦虑。一些研究发现,幼儿对否认有很强的依赖性。

然而,随着儿童长大,他们认识到,否认承认某件事实并不能让它消失,更不能使这个事实带来的焦虑消失。较年长的儿童,转而采用投射的方式来减缓他们的焦虑和内心恐惧。投射是一种将不可接受的思想和感情归于其他人身上,从而保护自身免受威胁性焦虑影响的方式。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将引起焦虑的原因向外推移的方式。我们能够识别他人的自私行为和险恶动机,却看不到自己身上的这些东西。

进入成人初期后,人们开始依赖于更复杂的防御机制。事实上,使用否认和投射之外的防御机制有时被作为感情成熟的标志。

防御风格

我们都认识这样一些人,他们善于把他们的罪行和过失合理化。比如,有些人总是把自己的愤怒发泄到雇员,服务员和电话员身上,或者总是把自己的怀疑和担心投射到别人身上。研究人员发现,每个人都喜欢采用某些特定的防御机制,心里学家把这种个人方式称为防御风格。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在一些情况下采用防御机制是正常的,甚至是一种适应性强的表现,例如“升华”把无意识冲动转向社会能接受的活动,起到缓解焦虑和改善个人生活状况的双重作用。但是如果一个人已经过了某个年龄,却还采用那个年龄的防御机制,就属于适应不良。比如一个成年人仍然采用儿童时期经常使用的否认和投射防范来处理焦虑情绪,就不合适。

那为什么一些成年人还是继续依赖像否认这样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呢,这与他们早期童年经历有关。研究者对一群3岁的儿童做了压力测试,在他们23岁的时候,再对他们所采用的防御机制做了测试,结果正如所料,这些人年幼时都非常依赖适合当时年龄的否认防御机制,并且非常有效的缓解了心理上的痛苦,以至于成年后还继续依赖这种防御机制。

遗憾的是,在真实世界我们不能简单的否认某种问题的存在,许多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心理机能出现问题有关。研究还发现,和使用有效防御机制的成人相比,普遍依赖于不成熟且无效的像否认这样的防御机制的成人有更多的敌意,抑郁和酗酒行为。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通常依赖于否认和投射这些不成熟的防御机制的父母,当他们面对为人父母带来的焦虑时,常会对配偶感到不满意,另外一个方面,采用更成熟的防御机制诸如升华的父母,仍然对他们彼此的关系感到满意。

【幽默】

幽默这种风格已经流传多年,虽然形式多变,但从未消失或改变其风格。大多的幽默是想通过描述一个特别粗俗的形象引起人的震惊和厌恶,或者以一种特别傻的方式逗乐。对这种幽默方式的典型反应是大笑,然后半严肃的抱怨说“粗俗”,品位不高,然而这种笑话仍然流行并继续以不同的形式繁衍。这究竟是为什么?

佛洛依德关于幽默的理论

佛洛依德特别提出笑话的两种倾向性,一种是敌意的,一种是和性有关的。

攻击别人有什么好笑的?吸引我们并让我们感觉有趣的侮辱和尖刻的讽刺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会对其他人的耻辱和尴尬感到好笑?根据佛洛依德的观点,攻击性的笑话可使平时被抑制的冲动表达出来,尽管我们有攻击某人或某些人的无意识冲动,但我们的自我和超我通常会有效阻止外在的暴行,但是一个好的侮辱性笑话可以让我们以一种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攻击欲望,而且,谁又能因一个无辜的笑话而大发雷霆呢?

同样,通过社会认可的性幽默方式,我们能够谈论忌讳的性话题。公开谈论性在许多社会文化中都是不适当的,但是,关于性的笑话不仅常常被容忍,而且是受到认可和鼓励的。

佛洛依德还发现,听了攻击性或性的笑话后发笑的人,他们并不认为笑话的内容是幽默的,如果仔细想想,或许你会注意到,其实这些笑话包含的幽默成分不多,那我们为什么会笑?佛洛依德的解释是,我们的紧张得到了减缓,或可称之为精神宣泄。笑话中那些攻击和性行为的话,先使人紧张,最后的包袱又使这种紧张得到缓解。

对佛洛依德幽默理论的研究

好几项研究为佛洛依德的理论“人们觉得攻击和性的话题很有趣”提供了支持。研究的参与者大多认为包含攻击和性的卡通片要比没有的好笑,一般观察也证实了这个结论,从一个丑角戳另一个丑角的眼睛,到卡通人物被铁锤压扁,伤害和痛苦成为了幽默的来源。

其他一些源于佛洛依德幽默理论的假设也已得到实证研究的 支持,比如,如果不友善的幽默可以满足我们的攻击性冲动的话,那么当我们取笑我们不喜欢的人或群体时,我们会觉得这个笑话更好笑。一些研究给这种假设提供了支持,例如,几位研究者向男人和女人展示了一系列不友善的笑话和卡通形象,其中一些内容是嘲笑男性的,另一些是取笑女性。与佛洛依德理论一致,男性认为以女性为靶子的幽默比针对男性的幽默更好笑,女性同样认为贬低男性比女性更好笑。

佛洛依德幽默理论中有两个观点尤其引人注意,因为乍一看这两个观点是违反常识的,其一是关于不友善幽默的效果如何?其二是焦虑程度怎样影响我们认为 一个笑话是否可笑?

用不友善的幽默降低攻击性。佛洛依德说不友善的幽默可以使人的紧张得到宣泄,敌意的幽默比非敌意的幽默更能有效的驱散愤怒。虽然听上去不可思议,但是研究支持了佛洛依德的预测。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先把被试侮辱一番,然后给他们读了 一些有敌意或没敌意的笑话,之后,询问他们对那些无礼的研究人员有什么想法,与读了无敌意笑话的被试相比,读了有敌意笑话的被试愤怒更少一些。

其实,幽默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没那么简单。在一项研究中,看到敌视性喜剧的愤怒被试,对伤害过他们的人更加敌视 。在另一项研究中,让愤怒的参与者去电击一个看不见的人,看了不友善动画片的人比看了非敌意动画片的人,电击得更厉害。

那么,到底怎么回事?就像佛洛依德所说,不友善的幽默在某些情况下减弱了攻击性倾向,但它也可能具有其他潜在的作用,不仅仅是减缓紧张。另外,某些情况下,不友善的幽默可能起到唤醒作用,而唤醒已被确定为引起攻击行为的一个因素。

紧张和好笑的水平

技术高超的人说笑话时往往善于添油加醋,随着他们为最后包袱的抖出所做的铺垫,听者的紧张水平逐渐加强,有的微笑,有的脸红,根据佛洛依德的观点,这一铺垫过程造成的紧张感越强大,当最后包袱抖出使紧张得到释放时,人们爆发的笑声就越长,声音也越大。

这种观点在一项研究中得到了验证。研究中,让受试者去接触实验中的老鼠,让被处在低紧张状态的被试者手抓老鼠5秒钟,并告诉他们这些老鼠是人工培育的,驯化的。让处在中度紧张的人从老鼠身上抽一点血,告诉他们这个任务比想象的要容易。最后,对处于高度紧张的一组受试者,让他们从老鼠身上抽2毫升的血,并强调了任务的难度,并说老鼠会咬人。结果,当参加者走到鼠笼前,发现里面是个玩具老鼠,笑料抖出来,与佛洛依德的理论一致,处于高度紧张的一组比其他两组认为这一情境更滑稽可笑。

尽管有的研究结果与佛洛依德的幽默理论不一致,但研究者还是有更多的证据支持他的幽默理论。对佛洛依德理论的间接检验也显示,笑有非常重要的心理机能,有几项研究为普遍接受的看法提供了支持性证据:笑对于应对日常的紧张和压力事件是一种有效手段。一些心理学家甚至把幽默用在他们的治疗中。

但是研究者在解释研究结果时面临一个问题:这些结果还可以从别的角度做出解释。例如许多发现可以从不一致的角度来解释。根据这种分析,幽默源自人在某种情境中的期望和笑话中的事实之间存在的不一致。因此,人们对性和攻击性感到可笑的原因是因为这种行为按理不会出现在笑话的情境中。

因此,最终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对什么感到好笑,以及为什么要笑,尚需进行大量的研究。

催眠

一位心理学者正在给一个班级演示催眠。几个学生自愿坐到教室的前面,催眠师让他们放松,于是他们变得昏昏欲睡。催眠师说他们正处于一种深度催眠状态,一会儿学生们闭上了眼睛 ,安静专注的坐在椅子上,催眠师开始演示了,他让学生伸出左臂,想象着有一个重力往下拉胳膊。忽然,有几个学生的手臂开始下垂,好像真有重物在拉他们的手臂。

这种催眠诱导和反应测试在催眠研究中经常使用,尽管关于催眠的性质有很多不同意见,但是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催眠包括一个诱导程序。在这一程序中,人们被告知他将要被催眠,接下来是完成特定任务的暗示。

尽管现代催眠术以某种形式存在了200多年,但它仍然是一个充满迷惑,易被误解的现象,被神秘和好奇的疑云所笼罩。然而,催眠还是被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催眠状态下治疗牙病不用止痛药,警官有时采用催眠帮助目击者回忆罪犯的犯罪细节,心理治疗师用催眠暴露出解决病人问题的关键性无意识素材。虽然催眠有这么多用途,但心理学家仍然就催眠到底为何起作用而争论不休。

什么是催眠

近代催眠研究者把催眠置于一个连续体中,连续体的一端,是以接近佛洛依德的方式来描述催眠的心理学者,他们相信,催眠触及到人类头脑中用其他方法很难达到的部分。连续体的另一端,是持反对观点的人,他们不相信被催眠者的行为随着意识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很多催眠师和研究者站在这两种观点之间的某个位置上。

精神分析观点的理论:佛洛依德把催眠看做打开高度催眠状态病人之无意识心理的钥匙。在催眠状态下,人的无意识的阻碍在某种程度上变弱了,使得接近关键性的无意识素材变得更容易。

有心理学者提出,在催眠状态下,自我形成了一个新的亚系统,自我创造一个独立区域,催眠中浮现出来的过去的无意识内容被存入这个独立区域里,在催眠中,自我对这个独立区域的信息进行监控,并在催眠结束后将他排除在清醒的意识之外。

精神分析观点的人对催眠的最新解释是所谓的新分裂论,这一理论认为,深度催眠的人经历了意识的分裂。他们意识的一部分进入一种变异状态,但另一部分仍清醒的知道催眠中发生的事,这一部分像一个“隐藏的观察者”一样监督着所处的情境,而意识中被催眠的部分并不知道有观察者这一部分。

新分裂论的倡导者用失痛实验来表明“隐藏的观察者”是怎样起作用的。他们对高反应性的参与者进行催眠,告诉他们不会感到痛。然后把他们的手臂放到冷水里,持续几秒钟。像任何人一样,没被催眠时,这些人报告说他们手臂一接触冷水就会感觉到剧烈疼痛,但在催眠状态下,对冰水能承受且无不适感。接着,继续在这个实验中加入新的成分,要求参与者让一只手臂待在冷水里,用另外一只手写出他们的体验,报告说他们此时是相当疼痛的。因此新分裂论的倡导者认为这证明了催眠状态下的意识分裂。被催眠的部分不知道疼痛,但隐藏的观察者清醒的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

社会认知理论对催眠的解释:另一些心理学者对催眠者体验到一种不同于清醒时的意识状态提出了挑战,他们指出,人在催眠状态下做到的事没有超出他在未催眠状态下能做到的。但是这些心理学家是如何解释人们在催眠后做出的不寻常的事呢?他们大多数用期望、动机和聚精会神等概念来解释催眠现象。

比如,当催眠师要求被催眠的人站起来旋转的时候,他们照做,我们认为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被催眠了,而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要一些学生站起来,像陀螺一样的旋转,每个学生都会照做。所以,社会认知理论家认为,不论是否催眠,他们站起来旋转的理由是一样的:他们认为别人让他们这样做。

这些理论家还批评了“隐藏的观察者”一说,他们指出,在这些研究中,高反应性的人被告知“隐藏的观察者”应该感觉到疼痛,他们当然会像期望的那样感觉到疼痛。而当研究者告知参与者,“隐藏的观察者”不会感到疼痛,那么他们真的就报告说体验到较轻的疼痛,而非较重。

社会认知理论家还指出,精神分析理论有时会陷入循环论证。如果问催眠参加者为什么会转圈、学鸡叫,他们回答因为被催眠了,但如果问怎么才能断定一个人是否被催眠时,他们就向我们展示他们怎样转圈,学鸡叫。

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各种研究和讨论持续了数十年,近几年,研究者中间形成一种共识:催眠造成精神恍惚的观点不能单独解释,为什么被催眠的人会有这样那样的行为。

精神分析理论家研究的常常是催眠状态下的不寻常行为,如失痛、耳聋以及年龄上的退行等,社会认知理论也研究在未催眠情况下的同样现象以做抗衡。

社会认知理论家质疑催眠中不可思议行为的另一个例子,是催眠后遗忘。的确,除非经过许可,这些人回忆不起他们的经历,或者只能回忆起一点点。持精神分析观点的理论家们解释说,这些经历要么被压抑在意识之外,要么是被记录在头脑中不能被意识触及的某部分。然而,社会认知理论家们反驳说,催眠的参加者们并没有料到研究者会要求他们回忆所发生的事,因此就没有努力记住。

一些研究者找到了一种测试方法,他们在一些易被催眠的人身上戴上生理仪器,告诉他们该仪器能测试人是否在说谎。实验者被告知如果隐瞒信息,该仪器会报告。其实,仪器没有这样的功能。虽然参加者在催眠状态下被告知他们什么也不会记住,但是在让他们报告催眠后的经历时,测谎条件下的被试比控制条件下的被试记住的东西多得多。

这些研究向精神分析的催眠理论提出了挑战,但并不怀疑催眠的用处和参与者的诚实性,很少有人认为他们故意欺骗催眠师,相反,他们认为这是对社会心理的影响作出的正常反应。

对催眠的反应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对催眠师的暗示有同样的反应。有些人对催眠反应积极,有些人则不然,大多数人介于这两者之间。那么,哪一类人最容易被催眠?

研究表明对催眠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催眠者这一变量。催眠师的差别只是表现在发出暗示时的技巧,高反应性的人对他们心目中任何一个正统催眠师都会做出反应。

在催眠的开始阶段,为了增强参加者的反应,尤其是增强对此有点怀疑的人的反应,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按照催眠的要求设定情境;催眠之前双方建立安全、互信的关系。这样,参加者对催眠师的暗示就会产生更强的反应。

对某个催眠师的暗示积极的的人,对另外一个催眠师的暗示也多半积极,而且对当前催眠师暗示作何反应,能准确预测多年后的反应。有研究人员对前后相隔25年的催眠反应性得分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有0.71的高相关。

那么,问题是:哪类人反应最强?

数十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在寻找与催眠反应有关的人格特质有关的测量手段。研究人员推测,反应性高的参加者在感觉寻求、想象力、智力测验中得分也会高,而在独断性、独立性、外倾性等方面的得分低。遗憾的是,研发很少发现人格测验得分和催眠反应性之间存在相关。

但在最近,研究者在研究大脑活动时发现了高反应性和低反应性参加者的差异。在催眠反应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中,最成功的一项工作是对所谓专注特质的研究。在专注特质测验中得分高的人,感知觉和想象体验能力也比较强。他们不拒绝新的体验,容易产生幻想和白日梦。大量研究发现,专注体验得分高者比得分低者对催眠暗示的反应更强。

除此之外,还有三个重要变量影响到催眠反应,就是态度、动机和期望。对催眠持肯定态度的人比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的人反应更强。简言之,人们在催眠状态下,会以他们心目中符合人们期望的方式来行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格心理学》第四章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zw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