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罗辑思维节目后复述:
这期节目是由嘉宾回答有关人工智能的疑问:
-
用一句话来表明机器人已经统治世界。
全球80%的智能手机是Android系统,android就是机器人的意思。 -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区别。
炒菜机器人就不具备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个软件系统+CPU/GPU,能够达到类人智能。 -
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区别。
- 弱人工智能是单一智能,只会完成一件任务,会下棋就专门下棋,只能下棋;答题就只会答题。
- 强人工智能是综合性通用的智能,人就是强人工智能。三岁小孩既能唱歌跳舞,又能玩各种玩具,还能思考他看到的这个世界,现在没有哪个人工智能系统达到三岁小孩的智能程度。
在弱人工智能上,人工智能比人类强;在强人工智能上,人工智能比人类弱。
-
人工智能和增强智能(Augmented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 让机器更智能,替代人类;
增强智能:让人的智能在机器帮助下放大。
这一直是人工智能的两条线,并长期共存。定性问题上,人强于机器;定量问题上,机器强于人。人利用机器完成任务,机器做它擅长的计算问题。
有这样一种比赛:自由式国际象棋比赛,不论人数,不论是否有机器,最后两个业余选手凭借7台电脑获得冠军(电脑分析局面,人类决策怎么下)。 -
人工智能为什么这两年这么火? 是否有技术突越?
有 ,2006年提出的深层神经网络(DNN),深度学习,2013年得到了承认。现在DNN能做到20层,并且以前没这么好的硬件,没这样海量的训练数据,所以直到现在才有突破。 -
人工智能是否能毁灭人类?
两个角度:能力、意愿。
- 能力:第一种可能是,人工智能要毁灭人类,就需要做到全覆盖,需要一个强人工智能把全部计算机权限控制住,但超级权限不可能给计算机,都是拿在人手里,人工智能要控制,就需要人主动让出来,但这就好比全世界所有父母策反自己孩子造反,不可能实现;第二种是超级智能复制自己,但计算机的繁殖能力非常弱。
异议:不需要复制,反而是出现强人工智能后会灭掉其他所有人工智能,它是存活在计算机网络中,分布于各个服务器内。像蚁后一样操控各个简单机器人。
- 意愿:人工智能没有自驱力,在你给它任务之前它是不工作的。
异议:如果它有这样的任务:让人类生活的更好,那这样是永没有完成状态的。就像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的矛盾造成机器人革命。
训练人工智能的过程中,是以人的价值观来训练。这样他就会知道人喜欢什么,训练时间越久就越像人,这样就不会反抗人类。只有在人工智能是隔绝于人而训练的,像变形金刚那样,在机器星球里训练,这样才会出现反抗人类的人工智能。
异议: 但是它不会有叛逆吗?叛逆不是不知道父母喜欢什么,而是偏要反着做。
-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有了人工智能,人是否就可以享清福了?
多劳多得的机制不会变,所以人工智能的普及会加剧分化,自觉勤奋好学的人会更厉害,利用空下来的时间学更多;懒散者会更懒,利用剩下的时间打游戏,没事做没收入。最终变成M型结构。赢家通吃,第一批拥抱人工智能的人有渠道优势。工业革命对就业的影响是自下而上,先替代最底层的工人,而人工智能是从中间替换,替换知识岗位的初级职位,而底层的端盘子搬箱子的工作反而替换不了。
-
工业4.0,机器人替代劳动人?
工业4.0是自动化的升级版,更智能,更个性化,服务的是大企业。人工智能时代,重复性劳动由机器干,人类搞创新,这个时代更需要这样的制造能力:你有任何创意,我都能帮你实现批量生产。而工业4.0与这个趋势相反,服务大企业,需要有成型的生成方案,而不能为创意者代工。 -
人工智能对中国的机会。
中国有大量的over-qualified知识分子储备,而大学的科研成果都是公开共享的,只要紧盯前沿,那和顶尖的差距就是一千小时。商业上开发任何东西要在全球扩张,就得复制硬件,但是唯有中国有定做复杂产品、开放性制造的工厂(全球第一次开发),有大宗生产能力;前面比你慢四个月,但后面比你快两年,紧盯科技前沿,我们能利用制造能力实现反超,抢先把高新科技产品推向市场。 -
哪几类人最有前途?
- 创新者:人工智能没有创造力,不能探索未知问题;一定要过度合格,因为说不定哪天来个机会就能激活你。
- 连接者:强者不再属于一个机构,而是属于各个网络。连接者就是把强者连起来的人,这就需要很高的情商,女性情商高于男性,未来是男女协同,男人干创造力的活,女人把凑到一起干活。
- 预见者(visionary):这是西方对一个人最高的称呼,他能在复杂局面洞穿未来,带领大家往正确的方向走。这些人会成为各个行业的领袖。
-
情商、交往商、机器商
乔布斯、比尔盖茨情商不高,但仍然很成功。因为现代社会掺进很多机器,人除了和人打交道,还要和机器交互。机器智商即懂得机器的规律,能更好的利用机器。情商只能一对一沟通,但有机器商就能控制全球的机器。 -
推荐书籍
有两类:
A:只讲人工智能:《机器人革命》《与机器人共舞》《信息简史》
B:讨论利弊:《与机器赛跑》《玻璃笼子》可预见的非理性(行为经济学)。
以前人以为自己是理性的,但对照真正理性的机器人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是非理性的。感性上、复杂问题、模式识别、定性问题上人永远强于机器。人工智能时代恰恰需要更了解自己,等人能同时做到理性分析,感性理解,人类就进入灵性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