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专业心理学书,经常提到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其中有一种生活现象,父母常常喜欢控制自己的孩子,常用的话就是:孩子,你要听话!……后面经常还有一句“我们都是为你好”。心理学上说,孩子小的时候和父母有共生关系,孩子小的时候对父母有很大生存和心理依赖,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孩子独立的意识逐渐清醒,想自由的表达自我感知,父母往往却没有这样的意识,一方面是控制的惯性,一方面父母自信的觉得自我的人生经验和认知远远超过孩子,所以才会有“我们都是为你好”
但心理学上说,这种看似处于对孩子的爱心——“我们都是为你好”,恰恰伤害了孩子,阻断了他们真正成长的可能性,也使彼此的关系恶化如果真正爱孩子,恰恰要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人的特性,而不是打着爱的旗号的进行控制(我们很多父母是不尊重孩子的)。
把这种父母的亲子关系延伸到一般关系里,个人私以为,所有关系里彼此都是应该平等的,相互尊重,有矛盾讲道理,才是良性关系。但生活里往往很难,比如朋友关系,对方做了一件在你看来是错的事,然后你立马指出来,并给出你的想法,告诉对方,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那件事才是对的。虽然你嘴里没有说“我都是为你好”,但当你指出你朋友行为和想法错误的时候,你就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正确的地位上(如果你不认为自己正确,你也就不会说出来),这种看似在为对方好,实际上也是以“自我认知”的正确对他人的一种控制。更要命的事,逻辑上也不成立。你之所以觉得你的想法是对的,往往来自于你的成长和学习经历形成的认知,但这样的逻辑在他人身上也成立,即他人之所以觉得正确,也是因为他的成长和学习经历形成的认知,从这样逻辑角度来说,他觉得自己是对的(要不然也不会采取行动了),你又怎么能说他是错的呢!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是如此,父母觉得自己是对的,往往也是站在自我的感知上觉得正确,孩子呢,在他的世界里,在他成长过程中,他只能形成相应年龄段的认知水平,所以在孩子自己看来,他的想法也是无比正确。
那么我们会不禁疑问,如果这样理解,事情是不是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常识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一般事件还是有相对的对与错的,这里的对与错主要看参考物(以什么为标准),但是,父母那种不问孩子的真实感受,通过父母至上的权利不由分说的否定孩子,而且还想尽办法让孩子的思想和行为都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这无疑会伤害到孩子的内心,阻碍他们的成长。
推广到一般关系里,任何控制都是对关系的一种破坏。平等尊重,换位思考和心平气和的沟通,促进彼此成长,才是关系的和谐关键
…
草于8月8号,立秋,DG
sh_��^$A�u���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