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圣先贤既如是,观功念恩以德为本,成就他人就是成就善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何况小小的《我》自我反省,记忆深刻曾记得小时候,和奶奶一起去朋友家里串门,看到自己认为喜欢的小玩意,没有和主人打招呼,直接带回家被奶奶看到了,非常善巧的告诉七,八岁的我,拿别人的东西时候,一定要征得对方同意,否则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不尊重,后患无穷,言传身教很重要,一句话,犹如一颗种子,常伴左右,牢记心中。常常告诫自己,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要想得到他人尊重,一定要一颗尊重对方的恒常心,即是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做不成,何谈大事儿!学习圣贤文化,落地生根,随力随分自我做起!善行同样如此,最终受益的人一定是恒常守护者,感恩所有默默付出的您。
①“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借用别人的东西,必须当面向主人索求:“我想用一下,可不可以借我?”或者:“这可不可以送给我?”如果不问一声就随便拿走,那就是偷盗的行为。
②有些人拿别人的东西,一点顾及也没有,不知道要先征得同意,不知道拿人家的东西应该问一声。在古代,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这个分得清清楚楚。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思考题:
1.慈善是行,更是心,怎样做才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自己的爱心、感恩心和尊重对方的心?
2.反思自己是否有过未经同意拿别人东西的情况,当时心理状态如何,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您认为怎样做更合适?
【仁爱读书会-听话的智慧】晨读分享:
仁爱心灵慈善—仁爱之心慈善是行,更是心,在慈善中,当给予受助者应有的尊重。受助者所缺乏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心理的安抚与精神上的鼓励;志愿者所奉献的不仅仅是物资,更是一份爱心,一份感恩的心和一份尊重的心。慈善工作中注重心灵关怀,以人为本,希望让参与慈善的各方,包括捐赠人、受助人和志愿者都能够通过慈善活动能使内心良善得到增长、人生更加趋向光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