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另一篇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创作的。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优秀的爱国词。
殷悦的诗词课-之八:(登高篇)-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大致的意思是: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殷悦的诗词课-之八:(登高篇)-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此词的写作有着特定的创作背景。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不得重用。后来,宰相韩倪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倪胄却猜疑他,贬之为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象,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
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而辛弃疾最想表达的意思是:尽管我现在老了,但朝廷如果用我,我一定会率领将士,收复失地。但廉颇好歹还有人去考察,自己却己无人问津。心存希望,却失望之极!
殷悦的诗词课-之八:(登高篇)-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小知识:
1、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2、“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
3、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追击匈奴,一直打到今贝加尔湖,方才罢兵。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也成为中国历代武将的最高人生追求,是终生奋斗的梦想。与其相仿的还有一个“燕然勒石”。东汉时期的窦宪,是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时期的名将,他的妹妹也是皇后,所以他深得皇帝重用。窦宪联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共三万余人出征,最终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北单于逃亡,窦宪继续追击匈奴1500多公里,杀敌一万多人,俘虏无数。窦宪最后效仿霍去病,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
4、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5、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四个成语要记住: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