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谈 《文心雕龙 知音》

谈 《文心雕龙 知音》

作者: 鸿蒙沐阳 | 来源:发表于2021-11-06 22:52 被阅读0次

    《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与《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 衰鬓已先斑”2也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感情。教师应在讲解后,将这些感情加以概括、 总结,形成一条情感链,以便学生从情感层面把握作品,也可以做课外相关拓展。

    但 是教师在讲解时,往往注重单篇的主题概括,而忽略相关主题的古诗文的内在联系, 如对于这一主题的古诗文,教师也可将李贺的《南国》:“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 万户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拓展进去,从而使学生在鉴赏其他相 似的古诗文时,在心中自觉形成体系。 

    第二种是忽略古诗文中相似艺术手法的运用。虽然作者不同主题不尽相同,但作 者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却往往惊人地相似。比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即是作者进 行创作时常见手法。写竹,有的人赞美其挺拔不屈的节操,有的人则批判其徒有其表、 腹内空空的虚荣。如果把托物言志类作品归为一个体系,再将从不同角度写竹、不同 视角评价竹的作品归为一个体系,则更容易使学生了解该艺术手法、该相关内容间的 异同点。再如作品中借景抒情手法间的运用,可分为先景后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等几类。“二十四桥明月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同为寓情于景。

    教师在讲解中应尽量使其形成体系,便于学生比较总结。 

    古诗文本身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手法多变,若细心加以归纳、总结,总会发现 暗含于其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现今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单篇讲 解,忽略了古诗文本身的系统性,使之缺乏张力。学生在看到相似相关的课外篇目时, 不懂得联系课内。本可以形成体系的各类文本被割裂成毫无关联的碎片,使得古诗文 教学繁赘、辛苦而又零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 《文心雕龙 知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js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