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随笔中我不愿意引用别人的话,也尽量避免这么做(也可能是我自己读书少),因为人们时时刻刻都在受到别人的影响,这种影响无处不在,和信息方互动越多自身的可变性也就越大,而我只想在自己的随笔中做自己,表述自己的思想,而这一点不借由任何人而依存。
经常有一些文章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大篇幅的引述某位名家或是伟人的话:某某人这样说过,某某人就认为…我并不否认名人与伟人,也并没有认为这样做是绝对错误的,如果只是当自己的思想与某位自己所欣赏的人的思想发生了碰撞,从而从中获得了被认同的喜悦,那么这样的引述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享受,是一种对精神的尊重,并且这样的引述是以自己的思想先于你所看到的或读到的某个人的思想而产生为前提的。我所否认的,我所鄙夷的,是为了证明自己思想的权威性而去借用别人的话来作为自己思想的佐证,毫无疑问这样的思想一定是人云亦云的,是后于别人的思想而产生的,这不是你的思想,而是你对别人思想的认同,同时也恰好证明了自己的匮乏与不自信。实际上这还不是最糟的,如果有人只是为了显示自己读了很多书而通过引述别人的话来达到炫耀知识的目的,那这样的人真真是最愚蠢的人。
对于人生感悟之类的读物,或是感情类的读物,我真的认为看的越少越好。因为那是别人的人生,别人的经历,别人的感悟别人的思想,对于自己的了解和剖析难道需要通过阅读别人来进行么?你自己不就应该是你自己最好的导师么?对于这一类的书看多了怎么会产生自己的思想,你只会徜徉在某个人的幻境中飘飘欲仙,自认为自己参透了人生的真谛,更甚至信以为真,将梦境当做现实,误以为别人就是自己。
人的一生更多的是在发掘个性,而不是捕捉共性。
读书很好,我们需要凭借这种间接经验去认识世界,解构世界的本质。但我们更应该阅读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类的读物,比如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经济学、心理学、逻辑学等等领域的知识,这才是作为更好的认识自己的辅助来进行适当摄取的知识。
当这些硬性知识建构起一个稳定而明晰的框架以后,再去谈思考人生,解构世界,探求世界本质,毕竟没有理性支撑的感性认识就像散了龙骨的船,经不起风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