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某个时候,读学长的《江南词典》,才明白曾经经历而又熟谙的日常一切,回忆起来,描述出来,可以那样有味。
有味的东西,必然应该包括美食。真正的美食,应该承载各种记忆。最喜汪曾祺的美食,端午的鸭蛋,云南的菌菇,牛粪烘烤的土豆……其味绵长独特。梁实秋的美食不及汪的有味,也许年代久远,生活状貌大相径庭,激发不出曾经的记忆,引不起共鸣?奇怪的是,现在印象中最实味的东西,居然都跟童年有关,都跟老家有关。
其实梁实秋的散文,跟美食一样,也是很有味道的。再读,甘之如饴:拍照为证。此处不附照片——有味的东西要自己前往去找,但是我想附一则日记:
2018.3.18,农历二月初二,濂纤细雨,淅淅沥沥,据传此日龙抬头。回顾一日:公园一圈,览景一遍,留影桃柳花芽;民以食为天,菜场一趟,青团一个,春笋一盆,苔芯一盏,船菜一盒,禾城一两,坚果一把,水果若干;窗前雨声滴答,绕完朋友圈,闲书一本,绿茶一杯,张岱烟雨楼一篇,嘉禾诗词曲若干,一日就过去了。
日子大都是今天复制明天,十分平淡,但是,在清淡的回忆咀嚼中,也仿佛喝了一口安吉白茶,舒润喉舌,有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