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想法认为有了传统就是老了,这是要妨碍创新。把学习传统和创新结合起来是不对的,如果学习传统而墨守成规、丝毫不化、不加发展,这样诚然有碍于创新,但不在传统的基础上扎下结实的功夫来谈创新,这个创新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站不住脚的。
文化是积累而成、不能中间隔断,好比科学技术一样,一定要在前人的创造发展和对大自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上一层,得到新的发展和创造,决不能只凭一个人的聪明和才智。
在蒙昧的基础上就石器时代一步跨进原子时代,是绝不可能的,所以学习传统,就是为了创新,两者是统一的,不过在实际的情况下是有些人学习了传统,而不是创新,其原因有二:一是他只能模仿,自己无所作为,一头钻进纸堆里,觉得蛮好,不在想到创新;这后一种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的问题。如果他热爱新的事物,向往于新的时代,热烈的要求去表现它,就一定不甘心于被古人所牢笼,而不会再去想跨出这一步,他就要在他所学到的传统的基础之上不断的改进,热情的记下新时代的风貌。
绘画是形象思维的事物,要靠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世界观改造过来了,和新时代的脉搏谐和了,就自然而然的主观要求,创造新的形式来,适应新的内容。到这时,扎实的传统功夫会帮助他创造,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画要新,这个口号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
自古大家无有不创新者。创新越多的后人对他评价越高,有了创新者的主观愿望。那么学了传统从传统中得到许多借鉴的东西。山水画法自唐以前,山石是没有皴的,所谓“空勾无皴”,到后来慢慢用上了皴法,是在山水画的基础之上进了一大步,再加上后人无数次修改和补充,才形成画山石丰富的传统技法。
但是祖国河山各有特点,不相雷同。尤其现在交通便利,画家走的路多了,因此老方法决不能满足需要。以前一个画家不可能到青藏高原上去,对亘古不化的雪山,不可能留下表现的方法,那么就需要现代人去创造。
再如五代以前的画家大都生长在北方,很少是南方人,所以画的都是北方的山水,直到董源生长在南方,创造这一套表现南方山水的技法,米芳给他“唐无此品,格高无与比”的极高评价,但我总觉得他画的江南山水,用的小点子是表现山上生长成林的树林,他这种创新精神是可贵的,不过还是革创阶段,技法上还未成熟,留待后人去发展和完善。我们不能盲目的崇拜古人,以为十全十美,不可逾越。
如今我国各地都在封山育林,山上一片青葱,层层山林把山头都覆盖了,不见一点山石,这样的山随处都有。要想描绘它,单凭前人遗留下来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去创造,看到新中国的大好河山,谁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呢?这就是创新的动力。
作者:李再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