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沉迷学习-国际经济4-汇率政策-2018-05-27

沉迷学习-国际经济4-汇率政策-2018-05-27

作者: 浪人一松 | 来源:发表于2018-05-27 16:28 被阅读38次

一:汇率

1:汇率怎么看

①:两种标价

直接标价是以本币表示外币,以其他货币值多少人民币计价。比如1美元兑6.3756人民币。

间接标价就是直接标价的倒数,以1人民币兑换其他货币。

两种标价法谁是1谁就被称为基准货币,另外一个是标价货币。

②:两种表示

以国际标准代码表示RMB/USD=6.3756。以货币符号表示$/¥=6.3756。注意标准代码和货币符号的表示的基准货币是相反的。

③:基点。

由于计价货币要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最后一位就是基点,1个基点就是万分之一。上升50个基点就是上升0.05。

④:在岸离岸。

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汇率是在岸汇率(简称CNY),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汇率是离岸汇率(简称CNH)。

在岸汇率是受到政府管制的,有的时候反应更慢,或者受政府干预而变化。而离岸汇率没有限制,完全根据市场调节。

2:跨境套利。

如果在岸和离岸的汇率逐渐加大,就会产生无风险的套利机会,比如境内人民币汇率低于离岸人民币,在香港100人民币可以换18美元,但是在境内100人民币只可以换15美元,于是老百姓就会在境内将100人民币转移到香港,兑换成18美元后,用美元在境内换回人民币120元。

由于政府会阻止人民币直接大规模流出境外换汇,一般企业都是在香港和境外设置分公司,然后从香港采购一批外国物资,用人民币换成美元结算,于是人民币就被允许兑换成美元,而境外公司再将收到的美元从境内公司把物资回购回来,于是人民币回到境内公司手中。

3:外汇供需均衡

一国的汇率根据供需条件而升值贬值,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如果人民币供不应求,那么人民币就会升值。

比如贸易顺差导致的大量外汇储备,进出口企业赚取了美元需要换成人民币在国内消费,于是造成人民币兑换需求增加。如果人民币不贬值,那么人民币的兑换量就有可能超过人民币的发行量形成挤兑。

但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家为了控制汇率,如果人民币需求量增加,政府就在公开市场上抛售人民币,也就是增发货币使得人民币贬值,从而对冲升值。同理如果人民币贬值,那政府就抛出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来购买市场上的人民币。人民币供应量减少,于是币值保持稳定。

二:汇率决定理论

1:铸币平价

在金银本位的时代,各国货币采用的都是有统一价值的金银,如果一国缺乏金银而造成金银升值,那么别国的金银自然会流入来稳定币值,因此各国货币本质上价值是相等的。

但是金银的运送需要运输成本,因此一国也存在金银升值或贬值的情况,但是其幅度等于金银本身价值±运送成本。

2:购买力平价PPP

当全世界开始使用政府信用货币以后,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就不断根据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因此谁能预测这汇率的变化,谁就有可能获得巨大的利益。

货币价值的本质是购买力,因此卡塞尔提出用购买力平价来判断汇率。

①:绝对购买力。

根据汉堡包理论,如果一个汉堡在美国卖2美元,在中国卖14元,那么RMB/USD汇率应该为7。如果汇率不是7,假设是8,那么意味着汉堡在中国卖便宜了,或者人民币被低估了。

中国的套利商就可以不断用2美元换算成16人民币,然后在中国购买汉堡运输回美国,使得汉堡不得不涨价到16元才能停止套利。

但如果大量商品都这样操作,造成贸易顺差,最后人民币将产生升值压力,最终回到7的位置。

②:相对购买力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前提条件是两国的汉堡包成本相同,而且没有国际贸易成本。但是实际情况是,在不同的国家构成汉堡包的成本不尽相同,比如美国劳动力成本高,肉类便宜。而中国劳动力低,但是蔬菜便宜。销售门店和供应链的成本也不同。因此汉堡本身价格就不同。另外由于有运输成本,如果2美元的汉堡出口到中国来分销,也许就得卖4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就得考虑相对购买平价。虽然绝对来说不同商品在不同国家本身的价格就不相同,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充分竞争市场可以使得商品价格保持不变。那么导致商品价格升降的主要原因就是货币通胀情况。

比如中国汉堡14元,美国汉堡2元。但是由于通货膨胀中国汉堡价格增长10%,美国汉堡价格增长5%。那么可以判断,人民币的贬值幅度超过美元。因此汇率变化为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5%。

3:利率平价

在购买力平价中,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会造成汇率的差额。

如果两个国家货币的利率有差额,就意味着套利空间的存在,那么随着套利的逐渐增加,最终使得利率与其汇率平价。那么利率是怎么影响汇率的呢?

①:从利率的角度分析

如果中国的利率高于美国,那么资金放在中国的无风险收益就大于放在美国。因此全美国的钱都会希望兑换成人民币来中国投资。于是人民币需求大增,中国利率必然上升。

但是大量的美元流入中国成为外汇储备,政府必须发行等量人民币来增加人民币供应,造成人民币贬值,否则人民币就不够兑换而遭遇挤兑。

市场上的人民币多了,利率就会逐渐下降,因此未来这些流入的美元资本就会因为无利可图而流出中国。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利率不断下降,外汇不断流出,人民币需求不断减少,最终人民币的汇率就会下降。

②:从汇率的角度分析,

由于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投资到期后,还要换成美元回到美国,万一远期美元下跌人民币走强岂不是要亏损。

因此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套利者一般都会事先按远期汇率卖出同等头寸的人民币来对冲汇率风险。远期卖出人民币的人多了,远期人民币自然会贬值。

总结来说就是,利率高的国家现在汇率上升,远期汇率下降。

③:从数学推导的角度分析

假设短期汇率是S,长期汇率是F,以直接标价法就是1美元=6.23人民币,中国利率是IC,美国利率是IA。

钱放在中国的收益是1+IC

钱放在美国的收益是(1+IA)/S*F

如果要求套利空间消失,那么就是1+IC=(1+IA)/S*F。整理得到(1+IC)/(1+IA)=F/S

如果等式两边各-1,可得(1+IC-1-IA)/(1+IA)=F/S-S/S

整理得:(IC-IA)/(1-IA)=(F-S)/S

一般国家利率大约都是0.01-0.05左右,因此1-IA如果忽略影响,可以看出IC-IA的正负值,直接影响F-S的正负值。

如果IC>IA,也就是中国利率高于美国利率,那么F-S也大于0,也就是未来1美元可以兑换的人民币大于现在能兑换的数量,也就是人民币贬值。

总结来说就是如果本国汇率高于外国,那么本币远期贴水。

三:汇率制度

国家为了政权稳定和经济发展,需要制定自己的汇率制度。

1:制度分类

①:固定+浮动

汇率制度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固定汇率,一种是浮动汇率,以及走中间路线的盯住汇率,一般盯住某大国货币,或者一篮子货币。

②:严格固定

严格的固定汇率有三种方式,分别是美元化,货币局,货币联盟。

美元化是指一国取消自己发行货币,而是完全用美元替代本国货币。

货币局是设立一个货币发行机构,完全按照本国拥有的美元金额,按照固定汇率来发行本国货币。

而货币联盟就是欧元的模式。各国放弃自己的主权货币,而采用联盟共同的货币。

③:软盯住。

软盯住分为固定盯住和中间盯住,区别在于固定盯住一般是在目标货币的±1%范围内浮动,而中间盯住的浮动范围更大。

中间盯住又分为水平波幅盯住和爬行盯住,区别在于水平波幅是根据关键货币在±1%~±2%的范围浮动,而爬行是根据预先设定的经济指标将汇率高频定期浮动。

还有结合波幅+爬行两种的盯住策略,在关键货币汇率的±1%~±2%范围内,根据预先设定的经济指标高频定期调整汇率。

2:制度目标

制定汇率政策的目标主要有三种,汇率稳定,货币稳定,通胀稳定。

①:汇率稳定

汇率稳定其实就是采取固定汇率。固定汇率是从金本位开始自然产生的。

固定汇率的优点包括:

I:约束政府不会随便增发货币,有利于控制通胀。

II:发展国际贸易,降低汇率风险。

III:货币价值不会随意波动,减少投机影响。在浮动汇率下,如果居民预料到本币汇率下跌,就会将货币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来保值。

缺点有

I:受核心国货币政策控制,无法为本国发展提供货币支持。如果实行盯住美元,那么阿根廷由于经济萧条应该增发货币刺激经济,但是美国经济过热需要减少货币供应,为了保持汇率,阿根廷也不得不减少货币供应,结果使自己的经济萧条更加严重。

II:由于实际汇率与固定汇率有差额,导致被外资狙击。比如那些被索罗斯狙击的货币,英国德国,或者泰国香港,都是本身货币应该贬值,但是政府强行在公开市场抛出美元买入本币,人为固定汇率。结果索罗斯的量子基金重压之下,政府已经没有足够的美元来稳定自己的汇率,终于一泻千里,被索罗斯收割了人头。

III:无法自动收支平衡。在浮动汇率下,一国贸易顺差,手里外汇储备多了,需要换成本币的需求也多了,本币自然升值,本币升值之后对出口产生抑制,因此贸易顺差会向均衡状态靠拢。因此浮动汇率制度是国际收支平衡的自动稳定器。但是在固定汇率之下,顺差国无法被自动调节,为了稳定汇率,顺差国只能不断抛出本币来购买外币,因此本币反而不断贬值

IV:要求大量的外汇储备。如果本币有贬值压力,为了维持汇率,政府就必须不断抛出美元来购买本币,这对政府的外汇储备有很大的要求。如果外汇储备不够,则稳定不了,还会成为攻击的靶子。

②:货币总量稳定

如果一国无法采用固定汇率,或者倾向于使用浮动汇率,则可以考虑以货币总量作为影响汇率的政策。方式就是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

如果货币发行过量,本币贬值,如果发行减量,则汇率升值。

货币总量控制的优点,货币发行量反馈及时,一般两周就能算出M2供应量,缺点,货币供应量和经济目标关联度不够,与汇率的反应是滞后的。因此用货币总量控制汇率,容易产生更大的波动。

③:通货膨胀率。

以通货膨胀率来影响汇率的目标明确,由于控制通货膨胀主要使用货币政策,因此缺点和货币总量控制一样,信号迟滞,如果采用货币政策时机不对反而加大波动。

有时候为了经济发展而不得不增发货币刺激经济,牺牲通货膨胀率。

3:三元悖论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由克鲁格曼提出三元悖后清晰的展现了三种经济政策的关系。

①:货币政策独立+固定汇率制度=资本管制

如果选择了货币政策独立+固定汇率制度,就要进行资本管制。以中国为例,中国采用的是盯住美元等一篮子货币的软盯住汇率政策。当本国经济需要货币政策刺激的时候,央行就会降准或者公开市场用人民币回收国债。这时候市场上的人民币激增,本币贬值,照理说人民币汇率应该下跌,但是为了保持汇率稳定,政府会抛出美元吃进市场上的人民币,使得人民币不会贬值。

但如果资本是自由流动的,那么政府回笼人民币必然造成人民币短缺,提高国内利率,因此外国资本会流入中国换汇,使得人民币涨不起来,因此政府只有控制外资的流入才能使得自己的汇率得以稳定。

②:政策独立+资本自由流动=浮动汇率

如果选择了政策独立+资本自由流动,就无法保持汇率稳定。以英国为例,伦敦是世界金融。必须要求资本能自由流动,如果英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加英镑供应,那么英镑汇率就会下跌,如果英国政府要保持汇率稳定,必然遇到中国政府同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英国政府选择不抛出美元回收英镑,而是任由英镑贬值。

③: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政策无效

如果选择了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就要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以香港为例,由于港币与美元采用固定汇率,因此港币/美元的汇率是稳定的,为了维持香港的金融地位,香港必须允许资本自由流动。而为了让资本自由流动,香港政府是不能根据自身需求擅自增减港币发行量的,因为一旦香港政府多发行货币,就会造成港币相对美元贬值,造成汇率波动。 

相关文章

  • 沉迷学习-国际经济4-汇率政策-2018-05-27

    一:汇率 1:汇率怎么看 ①:两种标价 直接标价是以本币表示外币,以其他货币值多少人民币计价。比如1美元兑6.37...

  • 美国打算修改汇率操纵的规则意欲为何?

    根据1988年《汇率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法》,美国财政部每半年向国会提交一份外汇报告,一旦某国或地区被认定...

  • 读书笔记:国际经济学(一)

    第一章:绪论 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七大主题:贸易所得、贸易模式、贸易保护、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决定、国际政策协调,...

  • 沉迷学习-国际经济5-政策选择-2018-06-15

    一:市场自动调节 当一国的国际贸易出现大量顺差或逆差的时候,市场会自动将两国贸易调节至均衡。 1:金本位自动调节。...

  • 沉迷学习-熟练推导-2018-6-16

    有朋友问我学习国际经济学有什么用? 我想通过一个思维训练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中国央行加息,会使得美元汇率产生什么变...

  • 影响汇率

    货币汇率水平作为主要的宏观政策工具之一,不仅属于经济范畴,同时也属于政治范畴。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政策工具之一的汇率水...

  •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最全图形)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运用IS-LM-BP模型分别对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收入、利率和国...

  • 汇率学习

    如果美元/加元汇率是1.4150,那表明1.4150加元可以购买1美元。前一种货币通常是1个单位,汇率即表示后一种...

  • 国际金融学2-28

    浮动汇率 贸易 -> 相对价格 <- 经济发展水平 <- 财政政策 投资 <- 受到收益率影响 <- 货币政策* ...

  • 三元悖论:即使鱼和熊掌能兼得,主食也没了

    一个国家有三个政策目标:货币政策自主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 货币政策自主:拥有自主的货币政策,即国家能够控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迷学习-国际经济4-汇率政策-2018-05-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nb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