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之沉。”这四个字出自一句话,“西施之沉,其美也。”人家都说这话是墨子说的。
关于历史上,西施的最后归宿,有好几种不同的声音。有耳熟能详美好版本,西施功成名就后,和大夫范蠡一起隐居西湖。
这种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另一种版本却是她归来后,被沉塘了。证据是和她差不多时代的墨子说的前文那句话。
我个人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因为中华的历史对于女性一直很苛刻,几乎没有友好过。
沉塘这种陋习,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期。
你现在如果去网上搜索,还能看见那黑白的老照片上,像牲口一样被绑着,浸猪笼的女人。何其不幸,何其无辜。
三从四德,存天理,灭人欲。历史上的女性被重重大山压的喘不过气来。
在我老家安徽,有一个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
每一座贞洁牌坊后面都是一个女人清冷孤寂的一生,有儿子的还好些,尚有慰藉。最可怜的便是那些新婚不久,丈夫去世的。如果有真爱,那固然可喜。但大多数,我想是被封建礼法束缚着的无奈吧。
即使再恢宏的建筑,都无法掩饰她们人生的苍白空洞,无法弥补她们逝去的岁月与青春。
对,没错。伞下鬼篇,抨击的便是这些。
即使是在今天,重男轻女的现象依然存在。
不要天真的认为农村都是什么世外桃源。
鲁迅先生早说过了,它不是。
闭塞的土地,是愚昧滋生的沃土。
不信,去网上搜索女大学生被拐卖到偏僻山村的新闻。
村民们不知情吗?他们当然知情。家家如此,户户皆然。他们是知情者,也是收益者。所以他们都选择了冷漠,选择了视而不见,一如文中的村民。
文中,族长知道余良嫂子是无辜?是被人强奸的吗?
他知道。
但在他看来,被人强奸,还是与人通奸,都是失了贞洁,没什么太大区别。再加上为了老板给他们家的那笔钱,所以才有了文章中的情节。
最简单的行为动机分析都逃不开两个字——利益。
不管嘴上说的是多么的冠冕堂皇。
本来没打算把他写死的,但没忍住。
激愤之下,行文或有失偏颇。农村有坏,当然也有好的,不能一概论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