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8岁,在福利院老师的陪伴下来到咨询室。
自述:好朋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正在重症监护室抢救。
今天早晨,我自告奋勇赶到医院陪护,我们俩聊天、玩手机游戏、商量中午吃什么,和平时一样;
他说想去卫生间,想走走, 不想用病房的,我们商量去走廊的卫生间,需要把其中一个留置针头拔掉,才可以离开病床,于是拔了针就去了;
从卫生间回来,他突然昏厥,呼吸困难,脸色苍白,我吓坏了,一边掐他的人中,一边按呼叫器。
很快,医生和护士赶到,他被送去抢救,现在还在重症监护室,医生说已经脱离危险,但是还在昏迷,不过问题不大。
问:“当时你的感受怎样?现在,你的感受怎样,可以说说吗?”
答:“当时害怕,吓坏了,现在特别自责!”
问:“自责什么?”
答:“是不是我们聊天说了不合适的话?不应该把针拔掉,同意他去走廊上卫生间;当时吓坏了,反应太慢。”
问:“你们聊天的内容是什么?很激烈吗?”
答:“没有,他说昨天吃饭不合适,肚子不舒服,我说今天就吃清淡点,没有什么特别的。”
问:“去走廊卫生间是谁提议的?拔针你们告诉医生护士了吗?谁拔的?“
答:“他想活动活动,走一走,要去走廊的卫生间,我去告诉护士,护士过来拔的针。”
问:“你们认识多久了?”
答:“9年了,一直在一起,关系特别好!”
问:“你害怕什么?失去他吗?对先天性心脏病你了解吗?”
答:“害怕失去他,我知道他的病治不好,小时候他的病没有办法治,现在医学发达了,他的病也加重了,还是治不了,所以……”他的眼圈红了。
问:“去卫生间一定要拔针吗?”
答:“嗯,那个针是固定的,如果不拔针没有办法下床。”
问:“你告诉护士要拔针去走廊时,护士怎么回答?”
答:“护士说知道了,然后就把针拔了!”
问:“如果他的情况拔针会有危险,不能去走廊,护士会同意拔针吗?”
答:“应该不会吧!”
问:“他想去走廊上卫生间,护士同意并且拔针,这件事你能决定的是什么?”
他想了想说:“他要去,护士同意拔针,我什么也决定不了!说了也不算!”
问:“看到他发病你吓坏了?如果可以重来,你会用什么办法抢救他?”
答:“我吓坏了,现在冷静了,我们学过急救方法,我可以抢救啊!”
问:“你学的急救方法是突发心脏病急救吗?”
答:“不是,是癫痫、几种常见病急救方法。”
问:“假设你急救了,会比医生更专业,更及时,更有效吗?”
他沉默片刻:“不会,医生抢救更有效!”
他笑了,“老师,我懂了,我没事了!”
问:“你确定没事?如果没事了,总结一下。”
答:“来之前老师和医生跟我说了挺多的,我想回去睡一觉,不去想,也许就没事了,但老师坚持非让我来,跟您聊完一下轻松了,这会我真没事了。第一,今天聊天没有刺激他的情绪;第二,是他想去走廊护士也同意拔针,我起不了任何作用;第三,医生抢救肯定比我专业,我按呼叫器是正确的,所以我没做错什么,现在我真的没事了!”他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揉揉鼻子,腼腆地笑了。
咨询结束了,陪同他来的老师说,看他的脸色、状态和来时都不一样,应该真没事了;老师进门时紧张、焦虑的状态,也有明显缓解。
来访者和病人都是儿童福利院的孩子,生病的学生19岁,来访者18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没有亲人,生命中的一半时光相依为命,他们的感情特别深厚,一起长大的伙伴、院领导、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
咨询个案中,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出现严重问题,不得不解决时才会选择做专业的心理咨询,往往错过最佳时间。
这位来访者心理受到创伤时,福利院的领导和老师,第一时间选择专业的帮助,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来访者从危机状态中走出,尽快恢复正常心理状态,将突发事件对当事人造成的心理影响降到最低,专业的术语叫心理干预。
这个咨询个案,让我感到特别温暖, 感谢福利院领导和老师,对孩子们不仅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心理的健康、呵护也非常重视,不幸的孩子又是幸福的!
孩子,你不是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