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漫谈
互联网+扶贫,还有多少路要走?

互联网+扶贫,还有多少路要走?

作者: 作一滴水 | 来源:发表于2017-04-13 21:47 被阅读206次
    千里之行,要有路

    弯路难行,全身麻木。山中自有美景,远处才有惊喜。绿色、生态大多隐匿于山中。晒得黢黑的村干部,好像东南亚移民。跟他道声辛苦,他却害羞低头。因为路不通,所以才有了所谓的贫困,我不禁汗颜。

    首先道歉,没出家门之前,以为阻碍扶贫之门的只有两条路:网路和公路。很不以为然的写了篇“互联网+扶贫,为何总是离不开土特产?”如同专家般分析了互联网+扶贫与土特产的种种纠葛。

    去了几座县城,邂逅了几段乡村,才发现一切的自以为是都是闭门造车。没有调查研究,真的不应该发言。再次为自己的不知好歹道歉。互联网+扶贫落地,应当打通三条路:公路、网路还有思路。


    世上有太多路,却没走过如此多的弯路。

    听说又要坐车出发,心便凉了一大截。都说蜀道难,谁曾想彩云之南也有如此多的山路十八弯。号称吃苦耐劳之典范,却也经不住舟车劳顿之考验。如今的公路的确发达,县乡通公路,村村有大道,路网四通八达,只要有车,想去哪里都不成问题。

    然而,车却成了问题。最近几日,走了几个村落,沿途美景数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一路上,随处可见蹒跚而行的老者,还有弱不禁风的孩童。超过他们很久,才有了房屋的影子。如此爬行过来,他们是否还能赶上回家吃饭?

    有些大方一点的,当你路过时会呼喊一声“捎我们一下可好”。无奈车中已无容身之处。想想大都市里的拥堵,你不禁感慨,何不将那些只会制造污染的排气筒移到这里?

    山里的土豪

    乡村有路,的确已经不是问题,但目前只通到村一级,往下到社寨、到田间地头便没了。交通工具奇缺,最后几百米无路可走,要将好东西运出来,难。另外,赶上大雨瓢泼,山地滑坡道路坍塌也是常有之事。


    移动互联的时代,不得不佩服网络的无孔不入。

    移动改变生活,首先说的是中国移动。去过很多个所谓的偏远地区,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即便是人口稀少的戈壁村庄,在迎村的围墙上,总会看到移动的宣传标语。

    移动改变生活

    移动改变生活,其次说的是移动互联网,或者说是微信。越是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被人接受。据说,微信用户已经超过了8亿,当时我还不信。走了几个地方之后,我终于信了。村子里会使微信的人远远超过了会打电话的。举个例子,我家岳母大人眼神不好,拨打电话经常会拨错。但跟她远在东北村里的亲人们视频聊天,她却用得比谁都好。

    不过,网络虽然普及,然而并不普遍。信号覆盖尚不全面,有些地方还收不到手机信号,别提什么3G、4G,就连2G都时断时续,比如,今天在山里。稳定性问题也令人担忧,这个不举例子,等真的遇到时你就信了。

    最关键的,是应用问题。会使用微信聊天,但却不会打字,很多年长者或者念书少的人都存在这个问题。虽然现在出来了功能强大的语音输入,但是又有几个人接受了新生事物?加上如今的年轻人都很忙,哪儿有耐心教你的父母学习新知识、掌握新应用?

    互联网+扶贫,真的要先解决网络用起来的问题。这就牵扯到谁去教,还有教到什么程度?其实,个人觉得,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东西,自然会去摸索尝试,不必过多的去教他,他也能自己找到方法。所以,要引起人们的兴趣,尝到网络的甜头,他当然就爱上这个玩意了。


    互联网+扶贫,除了套路,还得有点儿思路。

    脱贫攻坚是国家级目标任务,国家层面也高度重视互联网+,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各项措施,并且加大了干部下乡调研帮扶力度。有幸参加了两个县的电商扶贫座谈会,听到了一些政府和民间的声音。总的感觉,大家的想法都非常好。然而,也有许多不成熟之处。

    互联网+扶贫,当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政策落实的基本原则是自上而下,但互联网思维是共建共享,在抓具体工作时,比如土特产品上行、乡村旅游推广等,可否走走下层路线,让乡村自己来讲故事?各地特色不同,都搞土特产外销,既有产量不足的困惑,也有运输成本高的阻碍,何不发挥各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找路径?如今大学生村官、下乡挂职干部以及网络达人都非常普遍,抓住这些骨干,一定可以做出成绩。

    互联网+扶贫,要走出去还是引进来?

    一方面是产品。公路颠簸,新鲜的应季水果和乡间野菜还没运到城里,便被摧残的不成形状,失去了最真的味道。本是要用独家技艺烹制的农家美食,质朴的食材到了城市只能遭遇水土不服的尴尬。加之产量尚未形成规模,少之又少,仅能满足饕餮之徒的新奇需要。运出去难,但请进来容易。自驾游、美食家大有人在,讲好故事,他们自然便会循着味道过来。

    另一方面是人才。贫困的最根本原因来自教育。懂互联网知识的青年才俊不愿回到农村,宁可在城里打点零工赚点小钱。喜获丰收的农民伯伯不懂如何电商,只好眼巴巴的看着奇珍异宝烂在地里。如何破解这种信息的不对称?这就需要一个连接两者的平台。

    互联网+扶贫,该单打独斗还是抱团取暖?

    特色不同,产量不大,你便可以各领风骚;同质同型,优势不强,最好还是捆绑销售。比如,张家村盛产秘制酱料,李家店野山猪超生严重,于是便有了互助镇美味酱猪肉。物流不畅,道路不好,就找一辆卡车,下乡收购,然后统一包装一起销售,等等。互联网+本就是个工具,没有思路,网络也就成了弃而不用的铁锹锄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喊了这么久,是不是也该向山村渗透?


    你想创业,恰好又懂点互联网。好吧,告诉你个秘密:农村天地,大有可为。相信我,我刚从山上下来。

    不要再走弯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互联网+扶贫,还有多少路要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ri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