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为读书会带领,又结识了两位新朋友。这两位都是80后,一个比较温顺,另一个比较激进,两个人可以说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我比较喜欢那种软软的、慢慢的读书氛围,比较喜欢那样的情绪感染,自然也比较喜欢那种可塑型人……今天遇到那种口似心非的鸡血型人,似乎给我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不爽,我不由得要问自己:我是如何吸引她过来的?她是来配合我完成这个成长的吗?她能提醒我什么呢?
我懂了。芸芸众生,什么情况都可能有,什么样的人都可能遇见。作为一个读书会带领,如果只可以应对某种人,另外又排斥某种人,那只能说明他的功力不足够、经验不足够;而且,最重要的是:并不能使他因此绕过雷区……每个人无论身处哪个阶段,都有他要面临的困难和要完成的任务。
排斥本身即是功课,避开了雷区也就避开了成长。更何况自欺欺人的鸡血型人比比皆是,她不来 自有别的“她”来。
如此转换思路来看待:“她”又何尝不是来成全我的呢?我不正需要一种全面的成长、多维的成长吗?慢慢成熟,是我的必经之路。
这样的话,我“不避开雷区”还表现在:不试图去改变他、说服他……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要完成的功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我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种更有效的两全的方法。既可以允许他如其所是,又包容、接纳其他人的不改变,同时可以潜移默化地点醒他。
每个人都需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从亲身体验中 解决一个个难题,痛过,因此收获。如果我试图去改变她,明显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这样的话,不光是夺去了她体验痛苦的机会,并不能真正帮到他;而且也反映了我的力道不够……不是吗?真正高明的助人者,会不动声色地催生她的改变。
每个成长都伴随着痛苦。拔苗不能助长,绕坑必定踩坑。
因此,我要给自己点赞的是:我并没有因为我在她身上发现了病毒,就直接掂手术刀上去给她取出来。不但没有,我还在想办法如何去陪伴她。就是说,我没有立即指出她的自欺欺人和需要改变,没有马上怼出去,没有引起自己的反弹,而是非常冷静地去看她背后的心意。她那样急于表达,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这个她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脉络?她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我看到了,她需要的是肯定,是来自母亲的肯定。她的一切表现,都正在寻求这种肯定,都正在证明这种肯定。因此,我一方面回应了她,说:我看到 你是个很努力、很拼命,希望是父母眼里最优秀的孩子,希望是生活中很有能力的那个人……一方面又旁敲侧击地给她分享了一个故事……我分享这个故事的初衷是:我们都要掌握好自己的身份定位,作为老公的女人,不是说照顾好家庭、做好家务就可以做到,因为这些花500块找个小时工就可以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