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夏晚晴天ZMH
往年春节前后,一般都是企业年会、团建预订的高峰期。今年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国家号召人们就地过年。多省市也相继发布通知,要求取消年会等群体性聚会和人员密集型活动。
对很多在外打工的人来说,春节不能回家与家人团圆是个遗憾,但不用出席公司的年会、团建,也算是“因祸得福”,是个大大的好事。对此,有网友甚至表示“高兴到出门跑三圈”。
1、
提起团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无聊、无趣、浪费时间、面子工程等负面标签。
在微博,曾经有人发起一个关于公司团建的调查,参与投票的8万多人中,有超半数的人选择“从来都是被迫参与”。
当下的社会,几乎每一个公司都会搞团建。一场团建,企业的花费小则数千,多则上万。明明是老板掏腰包请员工玩乐,但多数人却并不买账,甚至是十分反感。
前不久,一则#为什么大部分人不喜欢团建#的话题也冲上了热搜,获得了超4亿次阅读,有近3万人参与讨论。
在该话题下,“虚伪”、“装B”、“俗套”等是绝大部分网友对于团建的评价,“又尬又烦”、“恶心”、“讨厌”等负面词汇更是透露着网友们的直观感受。
团建的初衷,原本是为了让不熟悉的同事加深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增进团队之间的互信和凝聚力。但从现实的反应中来看,却并不是这么回事。
团建似乎已经成为打工人讨厌公司的又一个理由。
在知乎,有这样一个热门问题:为什么感觉每次团建过后都有很多人离职?
下面有一条高赞回答,精炼地概括了团建的现状,它是这样总结的:
这条回答获得了3.6万+赞同,2000+喜爱,网友的评价是“总结到精髓了”。
可见,打工人早就苦团建久矣,对部分人来说,用“深恶痛绝”来形容似乎也不为过。
2、
团建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那时的名字还叫“拓展训练”。它最初是以年轻的海员为训练对象,旨在提高海员的生存能力。
当时,盟军在大西洋的舰队屡屡遭到德国纳粹的攻击。船只被击沉后,大部分的水手都葬身海底,只有极少数人得以生还。
起初,救生专家以为生还者是年轻力壮的水手,随后就发现,意志坚定且能够互相扶持的中年水手更容易生还。
经过长时间的跟踪调查发现,这些生还者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于是,专家们就设计了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用以训练和提高年轻海员的心理素质。
在当时,这种新颖的培训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
二战结束后,拓展训练的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包含心理、人格、管理等方面的训练。训练的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士等各类群体。
随着拓展训练在世界的普及和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一些高校也开始对其进行引进。最为人所熟知的形式,莫过于军训。
但对于企业来说,不可能像学校一样,每年给员工放一两个月的假期进行集中训练。于是就演变出了很多专为企业员工打造的拓展训练形式,也就是我们如今见到的各种团建活动。
只不过,现如今我们接触到的团建,早就与原先的目的相去甚远,其内容形式更是变质变味,令人反感不已。
3、
团建明明被证明有益,企业也愿意花钱,为什么员工却都如此讨厌呢?
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三点:时间安排不合理、惩罚性强制参加以及主题活动无聊无趣。
眼下我国的劳动主力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生人。这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军训。
而很多企业的团建活动内容,玩的就是军训那一套。
试想一下,长时间的工作之后,好不容易等来了假期,却被单位通知要参加团建,还不能请假。
假期那天,原本你可以呆在家睡个懒觉,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现在却被迫要和一群熟悉的陌生人,皮笑肉不笑地玩一整天当初学生时代玩腻的游戏。
如果说,这些游戏只是因为玩腻觉得无趣的话,那勉强还可以接受。关键是有些公司想出来的游戏方式充满了低级趣味,简直就是无聊透顶、变态至极。
这样的团建,谁人乐意参加呢?
事实上,不仅是国内,国外很多知名的大企业也都崇尚团建,鼓励员工参与玩游戏。
只不过,人家的游戏充满设计思维,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员工创造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团队的无限潜能。
4、
在部分人看来,游戏是不严肃的——分散注意力或者浪费时间。在办公室玩游戏,更是会被认为是“不认真工作”、“混日子”的表现。
在人们的印象中,玩游戏与认真工作是一种对立的存在。
但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国际设计思维创新协会理事税琳琳却在她的著作——《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中告诉我们,游戏的对立面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美国国家游戏实验室的负责人,斯坦福神经学专家斯图尔特.布朗博士,在他多年的研究中发现,幽默、游戏和幻想等不仅是有趣的,还能让人变得更加聪明。
实际上,很多事业成功的人士本身也都是超级大玩家,我们所熟知的篮球天才科比、商业传奇马斯克、知名导演乔治.卢卡斯等都是如此。
美国畅销书作者杰克.克纳普在他的博客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他正在为自己的书画插图,他太想把事情做到完美,以致一直拖延。他的朋友见状,建议他与其追求完美,不如让自己进入“游戏模式”。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小时里,杰克以一种玩游戏的心态开始画草图。虽然他还是觉得不够好,但已经成功打破了僵局。
30分钟后,他终于画出了一张令自己满意的插图。“整个过程很有趣,而不是很有压力。游戏模式有效!”杰克总结到。
可见,游戏不一定是浪费时间,游戏也可以是一种工作模式。
诚如税琳琳在《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中所说的:游戏并不是工作的反义词,游戏也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模式。
5、
游戏天生自带吸引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带来团队的归属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团建活动都喜欢玩游戏的原因。
但眼下很多公司的团建活动都难免存在耗时长、单靠教练打鸡血、主题活动无趣、游戏目的模糊等弊端。税琳琳的《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则很好地避免了这些缺陷。
这本书从“设计思维”这一崭新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一套基于游戏的创新方法论。
它从游戏与创新、工作、创意、团队归属感、帮助人们讨论棘手话题5个方面入手,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游戏,梳理创新的要义以及游戏对创造力的深远影响。
更为难得的是,本书对创新涉及的游戏类型进行了分类,按照合作游戏、探索游戏、分析游戏、脑洞游戏以及建设游戏五大类,提供了75个不同难度等级、有助于激发游戏参与者创造力的小游戏。
无论你是希望能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企业主,还是苦于找不到合适有趣团建游戏的HR,抑或是希望通过玩游戏提高自我创造力的个人,都能在本书提供的众多游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或许有些人会担心说,玩游戏的时间太长,需要准备的物料太多,会到影响日常的工作。这一点倒是不必担心。
这本《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中提供的游戏,游戏时长通常只需要15-30分钟,所需的游戏道具也很简单,基本都是纸笔、手机、表格等容易获取的物品。
除此之外,如果你不满足于书中提供的游戏,还可以根据书中给出的游戏设计方法,动手设计专属于自己的创新游戏。
荷兰文化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曾说过:“人只有在游戏中才最自由、最本真、最具有创造力。文明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展开的,文明就是游戏。”
游戏既然能成为个人和团队创造力的催化剂,就别让它成为压倒打工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