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发生的几件事情,让我明白了人与人的不同。
事情一:比如上次写到我用指甲不小心划到老公的肚皮,昨晚我们跑步、泡澡完毕,在回家的路上,我拍拍他肚皮时,他又掀起衣服说,上次划的那个结疤掉了,结果我一看,那红红的结疤还没有掉。
在我看来,这多大个是呀,前前后后老公提到了至少三次。我是一个对痛感很迟钝的人,自己的腿上经常磕成青,或抓的露出红丝,我仿佛没有任何感觉。
老公说我这样感觉是不正常的,而他的对于疼的感觉是正常的。
好吧,既然我是不正常的,那以后我就时刻保持觉察,千万不能“心狠手辣”了!要把别人当出别人,千万不能把别人当成自己,包括老公,也不能当成自己!
事件二,比如一同事对待教学非常认真负责,督促孩子课后完成作业。结果她班里一个孩子连续几次上课没有交作业,同事那真是苦口婆心的引导孩子,结果孩子再也不愿意来上课了。同事积极与家长沟通,结果家长更坚定要求退费。
同事非常难受,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自己一片真心付出,结果孩子不领她的好,其家长也不领她的好,为什么呢?难道自己督促孩子及时完成作业错了?
在团队分析会上,其他同事觉得该同事认真负责没有错,但这个孩子的家长期望的“认真负责”是什么呢?会不会是不要该孩子压力?孩子每周愿意来上课就可以了?作业不一定要完成,毕竟孩子公立小学的作业已经够多了。
同事听了其他同事的分析,有点豁然开朗,明白对待孩子也要因材施教,要明白每个家长所期望的“认真负责的”重点。
事件三:在一讲座上,有家长提问到大女儿,四岁多,要东西时,经常“哼哼”的样子,她说教孩子很多次了,孩子也没有改变。弄的妹妹也跟姐姐学习这种说话“哼哼”的样子。
老师就用一个粉丝追求刘德华的故事,讲诉问题的支持因素撤销了即粉丝的父亲死了,没有人给那个粉丝钱了,那个粉丝追星的行为就消失了。
当时听到这个故事,我觉察到自己内心的不舒服,让我想起自己曾经说自己最近身体盗汗,一个朋友说盗汗对身体不好呀,她一个朋友亲戚因为身体经常盗汗后来去世了。我记得当时我心里不舒服的感觉持续了十几分钟,在自己刻意提醒下,进入聚会的其他活动中而淡化些。
为什么我对提到“死亡”的故事这么敏感,而讲诉者没有意识到呢?是不是我在听这类故事的“敏感性”高?
当觉察到这样的问题后,我会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老师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发现我对这样的故事“敏感性”就是比她强!
事件四,比如昨晚出去跑步,结束后走到跳舞的地方,我特别期望老公能带我一起跳舞。当老公与我跳了两下,明显不在状态。我说你那么聪明,看看人家跳舞的步伐就会了,结果老公看了两眼,还是没有跳出节奏来。我觉察到自己内心的不开心,也觉察到老公根本没有用心看跳舞者的步伐。
一路跟我絮叨,你是妈妈,最近要多用心女儿的事,人家老师说托福与sat时间紧张了,你作为教育人士,可以打听打听行业专业人士,给女儿规划一下。不要把心思都用在别人孩子身上了……
老公的絮叨激发了我内心的反感,我反感一:他给我贴教育人士的标签,此时此刻我是一个普通的妻子,我想跳个舞,他根本没有满足我一个普通妻子的需求。反感二:我是一个妈妈,他也是一个爸爸,教育孩子我们都有共同努力的义务,不要把义务的重任就给了我。
回家的路上,老公还给我看他给女儿的微信,我看了一眼,全是说教,女儿也没有回复。老公让我到家给女儿打电话,赶快沟通一下,不能再拖了。
我说,女儿自己已经找专业机构咨询了,提出的两个要求,我们不同意她提出的两个要求,也给反馈了我们的期望。她现在没有主动来问我,我就不要添乱了给她压力。李克富老师不是说了么,有求才有助,慢也是快!
通过晚上这个事件,我觉察到老公其实在逃避自己“合格父亲”的角色,回忆小学时光,我们家里的结构是我与女儿,老公游离在外。女儿上初中后,我因为自己的精力有限,忙于创业,就把辅导女儿,与女儿沟通的工作推给了老公,我与老公成为了一体,女儿成为我们攻击的对象。
而现在老公在我想跳舞时,没有满足我的需求,不停絮叨女儿的事情,刺激了我内在小女孩的心,让我对女儿产生了攻击:女儿提出的那两个要求,让我觉得女儿就不想吃苦。很多同学一边上课一边准备考试,肯定是非常辛苦的,那这个辛苦就通过停止一方面,去做另一方面来减轻这样的辛苦么?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女儿,期望爸爸妈妈怎么支持自己呢?
从三月到九月,6个多月的心理写作、读书讨论,让我发现自己以前真是个愚钝的人,好像被事务蒙蔽了双眼,看不见别人,也看不清自己,陷在情绪的泥潭里!
现在通过不断的觉察、反省,以及反思,与深入的理性分析,不断的换位思考,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