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农耕时,让我想起童年里我家的冒鼻子牛。
如今乡村的农耕早已被机戒化代替了,机耕、铁牛、无人机、收割车……
在九十年代前的农村,种地一律还是手工化,那时候牛是不可或缺的耕地帮手,每户农家都护养耕牛一头,或是两三户人家合养一头牛,我家也不例外,父母考虑经济和喂养时间的情况下,和外婆、大舅合伙养了一头牛,一年里三家轮流放养,耕种时也是三家排队耕地;其实说轮流养,还倒不如说都是外婆和大舅家放养,因为外婆她们就住山里头,野草肥沃,群山环绕,非常利于养生蓄,养牛更是得天独厚,都是直接放山上不用人照看。
这头牛就是我们的冒鼻子牛,冒鼻子的叫法来源于牛的鼻子,初壮时,驯服它耕地,用绳子穿着鼻子牵着它,牛劲大,驯服之人和牛拉扯大,导致鼻子拉穿了,这样就一直称呼它“冒鼻子”。
冒鼻子牛非常通灵性,听母亲讲,它从来不要专人看管它,外婆平时一早把它带到进山路口,它就单独顺路去山里头找草吃,天气好,在山里头过夜,一般三五天自行回家一趟,就如回家探亲一样,让家人很是喜欢稀罕它;遇到雨雪天都知道吃饱了就回来,从来都不要大家担心它……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