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风筝

作者: 金兰冬生 | 来源:发表于2022-04-11 23:34 被阅读0次

    关于清明节有一个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有一次重耳陷入绝境,濒临饿死。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重耳熬了一碗肉汤,重耳才得以活命。

    回国之后,重耳成为晋国国君,介子推独自回乡,陪伴老母隐居绵山。

    晋文公亲自去找介子推,却怎么也找不到。为了逼他出来,放火烧山。火熄灭之后,发现介子推已经被烧死在一棵柳树前。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所有人都要吃冷食。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第二年,晋文公来到绵山祭拜介子推。意外发现介子推背靠的柳树已经复活,发出新芽。树洞里还有一封衣襟血诗:“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感慨万千,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这一天被命名为“清明节”。

    寒食和清明只相隔一天。但是含义却大不相同。

    寒食节禁火以为悼亡,清明节是取火以求新生。一灭,是为了过去的纪念,一取,是为了求新护生。表面看似主题相悖的两个节日,便如此统一和联系起来。告别过去,才能迎接更好的明天。

    清明时节,人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是放风筝。冬日难捱,人体内难免会有“郁郁之气”。此时春暖花开,万物生发,正好适合出门散发纾解。

    人们把灾病都写在风筝上,把风筝放飞后,便剪断牵线,任凭风把它们送走,象征着所有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这便是“放郁”。

    清明像是一个节点,一个告别悲伤,奔赴希望的节点。
    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有人离开,又有新生命的降临。人终究是要往前看,往前走,一切为了生者活得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的风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ul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