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第一期,2016年的11月,讲的是当年的曹云金和郭德纲之争。
现在看第一期觉得还挺有意思的,直接了当的引述新闻话题,开宗明义的告诉你我们就是因为这件事选这个话题,不像后期,很多话题可能并没有很明确的来源。
其实我对这个话题没有什么兴趣,曹郭事件本身我也没怎么关注,但知道闹得很大,连我不关注都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我本身不了解那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徒,按马爷的说法,这是私约,现在社会用公约代替私约,感觉没说到明面上来的就是“这是道德的沦丧”。
听到这里我突然就懂了杨过和小龙女的恋情为什么那么惊世骇俗了。以前也就是顺着剧情,觉得设定如此,没有深究的兴趣,平时看师生恋的小说也很开心,压根没有意识到同样的设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听他们聊,就明白了旧师徒这种师父还要管着徒弟吃喝拉撒的传道授业解惑关系,何况大多数还保证饭碗,的确能等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全方位的付出了,而现代师生不过是互相之间的人生过客,你教我一些知识,我学不顺还能找别的辅导老师,的确不能等同。
我想我们这一代其实对旧师父这种关系的理解要更浅薄一些,毕竟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就是上上学,或者交钱上兴趣班,不会接触到拜师这种涉及文化和传统的行为。而社会越往现代化发展,这种传统的文化现象恐怕消亡的会更快。
所以是不是认可传统的这一套就是一个分水岭,要是按照旧伦理走了拜师那一套,那还是应该遵循旧伦理。否则按着旧伦理拜了师,又拿出现代交钱上学的调调来割席,确实是有点分裂。
但这确实又是对人的道德要求了,毕竟社会公约就是这样,旧伦理在消亡,新秩序变得短平快,这也是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磨合吧。
至于师父安心的功能,我觉得很多得依赖这个师父本身的水平和人品,比如他们举的吴清源。还有手艺人这个群体,以及很是流行过一段时间的匠人精神,感觉是另一个群体另一种行为方式。听他们聊,才知道简单的师徒二字可以包含多少内容,真的很棒。
最后是井水和河水的比喻,要做井水还是河水,这真是现代化社会和流传下来的传统之间很棒的比喻了。
果然要写文章听过的东西也能学的更多些,高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