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好久不见,前段时间电脑系统不知道怎么的自己坏了????然后拿去重装,损失了一部分珍贵的文件/(ㄒoㄒ)/~~。。。。。提醒大家重要的东西一定一定一定要备份。。。提示:以下文字来源于本咩和舍友们的汇总,主要内容来源于十三个精算师等公众号、新华年报以及一些证券公司的行研报告。。。
2020 年新华人寿实现总保费收入1595.11 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新单保费(就是新业务的保费收入,而不是以前的续期保费)增速高达44%!!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银保渠道的一款趸缴两全产品,首期直接全交20w,5年后若存活,收益率可以达到4.2%!!若5年内死亡,就赔付32w,因此光这一款产品的保费收入就达到了178个亿。。。。;但是这种非保障型的产品价值很低(挣不了多少钱),因此,2020年新业务价值却下降了6%,新业务价值率下降了10.6%。规模越做越大,但是利润却不见好转?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呢。。。
采取这种用规模拉动效益的方式和新华此前的发展战略有关。
之前万峰先生领导的新华人寿是价值导向的,对于这种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很不看好,认为其没有体现保险的价值,因此大力发展期交和续缴业务,直接砍掉了很多趸缴业务,因此新华的保费收入总量和增速在上市公司中排名都很靠后。发展了两三年,和其他老对手相比,新华的各项指标:保费收入、内含价值、资产总量都表现不好,2016年总体排名到了十名开外,要知道他以前可是稳居人身险第三的。。。虽然这种战略确实提高了公司的业务价值,业务价值创新高了,保费收入也逐渐稳定了,但是却没有达到资本市场的预期。万峰带领的新华保险2018年跌出了世界五百强,后来就在2019年辞职了55555
后来李全先生接任了CEO,他重启了银保的趸缴渠道,当年新华的保费收入就有了快速的增长,2020年更是继续发展银保渠道,他的理念是,银保不能只看其价值率,更要看其规模和价值总量指标。我们刚说,银保渠道的产品价值都很低,那李全先生的发展规模的观点由何而来?这里借鉴一下我舍友彤彤姐总结的三个观点:1、这类产品在银行比较好卖,能快速拉动保费增长,因此可以适当分摊一些费用,同时也可以维持保险公司和银行的业务关系;2、消费者对这类产品其实是有一定需求的;3、和他的战略方向有关,如果只追求价值,那么刚才提到的各项指标,可能都表现不好,公司排名下降,会影响品牌形象,降低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如果保费规模上去了,对公司形象提升和资本市场的话语权都是有好处的。
第一段我提到那款产品它的收益率是很高的,负债端保费快速增长,2020 末投资资产规模又上了新台阶,接近万亿元,同比 +15.03%。由于李全先生以前就是搞投资的,因此新华投资端的表现挺好,虽然总资产、收益率、利润等指标在同行内还是排名靠后,但是增速却很快,对资产结构的配置,也是以加大对权益类资产投资(股票+基金)为未来方向,预期也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以前康典先生领导的新华,就曾经凭借银保奠定了新华的业界地位,因此现阶段,新华保险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采取了发展规模,守住价值底限的发展策略,但是未来还是要回归到高质量的发展上来。
PS:本咩很喜欢万峰先生,为他感到一点点难过。这里贴一段别人对他的评价吧:回顾万峰先生的从业生涯,可以说40年里从未离开过寿险行业,他工作热情、专业、个性耿直,有自己的想法。他宛如价值理念的传道者,对保险公司的保障属性看得十分重要,而在保险业内人士看来,保险公司又是金融机构,规模亦是重要因素,这或许使得他在经营理念上与股东存在差异。有人评价他是一个有趣的怪老先生,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很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一套理论,有情怀、有些理想主义,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不能说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职业经理人5555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