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界有股品牌热,每一本财经杂志,每一场企业论坛,“品牌”二字皆入咒语般反复出现,似乎所有企业家都忽然发现,建立品牌才是他们未来该走的康庄大道。然而,常常发现他们心目中的“品牌”原来就和招牌差不多,是个名字、商标、一种符号、一种耀目的表面形象。于是建立品牌基本上就成了一门市场推广的学问,是钱该放多少的问题,是该找哪一位名人代言的问题了;最后它当然还是个该找什么人来包装形象的问题。
品牌绝非包装,而是一家企业灵魂的外在显象。所以,建立品牌也不是简单放在所有工序的最末段,它该是项从一开始就要介入企业和产品最核心部分的规划与改造。
品牌设计是项复杂的工程,不是多看几本《全球最佳品牌设计》这类的书,更不是养成订阅杂志逛商场的长期习惯就能做的这项工作。视野、知识结构,决定品牌设计师能走得多远。他每一个成功的决定皆非出自冲动的情感,创意的奔驰;而是冷静地观察与细致地研究。并不是说创意不重要,它当是好设计的关键;但创意不能无根,它的根应该扎得很深很深。什么是创意的根?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文化心理的趋势,正是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有可能做出成功的品牌案例。
我们看到的品牌,往往是冰上一角,水面下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庞然大物方是真正要害。建立品牌,医治品牌,不能只是换个名字改个包装。国人太急躁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十年太长,五年也太慢,这种心态下,如何打造不是昙花一现的高级品牌呢?
品牌绝非一种耀目的表面形象。
我不太喜欢“形象”这个词,在乎自己的“形象”,本身是人性的弱点。形象思维,老是跑偏。就个人而言,往圣先贤的教导,都是要我们不为毁誉所移,不要被毁誉所牵累,一心在自己的使命上。对于企业而言,你做什么事,就是什么形象。但是,我们往往拼命像建立某种形象,做了很多劳民伤财的废动作。最后呢,你的“形象”,还是由你做的事,和时间积累形成的。更有甚者,我们时常看到一些新闻报道,说某某事情损害了某地的“形象”,然后就怒从心头起,要全力遮掩,或大加挞伐,又自己做了一大堆更加损害“形象”的事。
我们要“形象”来做什么呢?无非是,一为虚荣,二为实利。虚荣没有根基,是站不稳的,荣誉都是实至名归,名大于实为耻,实大于名为善。
不要品牌形象思维,要品牌资产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