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我写了一篇关于给职场新人几点建议的文章,反响很热烈,给职场新人的10点小建议(上)
但我绝不能让胜利冲昏了头脑,我决定再接再厉,完成剩下的5个至关重要的小建议。
6.要有自己的Plan B
我有个朋友最近在学画画,她每周去画室3次,一次3个小时,看着她的画画技巧肉眼可见的进步,我觉得她将来一定会因为这项技能受益。
她本职工作是动画剪辑师,有次我问她为什么要去学画画。
她说一直对画画感兴趣,只不过高考时候为了就业,学了和画画沾边的动画专业,毕业后做了不太喜欢的工作。
从我多年的工作经历来看,大多数人的工作真的只是为了糊口,根本谈不上热爱。
我去年还认识了个朋友,他看了我的文章找到我,还加了微信,他是我老乡,在一家公司从事房地产相关工作,从16年开启了人生的planB。
他一边工作,一边物色有升值潜力的小区,租房子,装修,当二房东。他跟我说,做这行前景很好,预计3年就能收回本金,除了做房屋出租,还准备开公司。
当然,我身边有planB的人还有投资股票的,有开店的,有做自媒体的,这些人即使立马辞退手头的工作,照样吃喝不愁。
但是,大部分人离开了工作常常束手无策,因为工作对很多人来说是唯一的收入来源。
只能靠工作养活自己有着明显的缺点。
1.收入低,一眼看得到天花板。
很多工作你再努力,除非上升一个层级,否则基本很难涨薪,比如行政、文员这样的岗位。
2.行业不景气,还可能被裁员。
很多企业在招聘广告上写明只招35岁以下的人,职场上年龄大的人,性价比相对较低,离开当前工作很难找到更合适的。
所以,趁年轻,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planB 。
7.被甩锅很正常,别太玻璃心
毕业那年的时候,我在上海一个小公司实习,有个同事仗着自己是985名校硕士,到处diss同事,说话很伤人,有次她在公司qq群里说了我坏话,我当时觉得很委屈,于是跑去跟老板投诉,老板告诉我说:
你还年轻,等到工作几年就会明白了。
人在江湖走,怎能不挨刀?
当时很难理解,工作几年后才明白领导的话,
因为职场里同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竞争关系,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甩锅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如果因为自己自尊心太强,意气用事,让别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反而得不偿失。
从那件事以后,我学会了不把情绪放在脸上,重要事情直接写邮件抄送领导就行了。
8.学会“二八定律”
专注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毕业时候,我进入了甲方从事文案策划工作。
这个工作含金量很低,每天基本就是等着各个部门来安排任务,只要和文字相关的活,每个人都过来找我。
然而半年过去了,每样东西我都只会了点皮毛。
直到后来我下定决心转行,专门从事互联网运营的岗位,情况才真正好起来。
只有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事情,个人才能加速成长。
西方有个“二八定律”,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研究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
在职场上,人们发现80%的财富是由20%的人创造的。
同样,一个人20%的工作创造了80%的价值。
所以我们想要多赚钱,不是干更多毫不相关的事情。
比如去找各种兼职,而是只要干好自己最擅长的20%就行。
这20%的工作内容,就是我们每个人最有价值的事情。
任何工作都是有价值的,但我们应该把80%的时间花在核心的工作内容上。
举例子:一个销售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自己最有帮助的20%的顾客身上,而不是对每个顾客一样好。
一个作者应该专注写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而不是啥都写。
9.多读书,学会输出式学习
很多人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却没记住多少。
好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呢?
看书时候做摘抄,做笔记,是一种常规的方法,
看书然后做思维脑图,通过梳理知识脉络和重要知识点,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我今天要安利一种更好的方法叫做——输出式学习法,这种方法的学习留存度在两周后高达90%。
就是你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而要为了输出而学习。
举个例子,你明天要给一群人讲课,讲课主题已经定了,但是你对讲课的内容一知半解咋办?
好吧,去学习,然后试着给身边的人讲讲,如果对方能听明白,所以你的演讲内容是OK的。
如果身边的人一直在摇头或者提不起兴趣,那么说明你的演讲内容需要改进。
这种学习方法,还有个理论名词叫——费曼学习法。
它是一个叫费曼的物理学家提出来的,当初用来解决实验室里让不同专业的人给他讲解某概念,目的是让他能快速入行某个陌生专业。
运用费曼学习法只需四步骤:
1.学习某陌生领域知识
2.向别人复述
3.纠错并再次学习
4.简化语言表达
其实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在运用费曼学习法。
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运用和表达吗?
10.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职业发展
我前几天写了篇文章,鼓励大家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个体崛起的时代,为什么要懂点老板思维?
而老板经常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思考一个公司如何发展。
VC(风险投资)则经常站在国家经济发展周期来分析一个行业,然后找到对应的公司进行投资,比如当前最火热的领域是5G、AI、大数据等。
如果只是站在自己岗位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常常会变成穷忙族。
就像中国智能手机的发展是从2010年左右开始的,华为、小米、魅族也好,最早入局的那批厂商都尝到了甜头。
现在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行业增长放缓。这个时候你再进入一家智能手机公司,收入肯定不会有太大增长。
未来肯定有发展更快的行业,我们只要一边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边留意就好了。
公众号:江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