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
关于作文的一场争论

关于作文的一场争论

作者: 笨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20-01-17 12:28 被阅读0次

       今年期末考试,学校安排年级交叉阅卷,我们八年级语文试卷由九年级老师来批阅。试卷很快就阅完了,但是关于作文的争论却持续了好久。

    附作文题目:

    30.请从下面两个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⑴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通向理想的途径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你也会为此受尽磨难,但是,孩子,你尽管去争取,选择平庸虽然稳妥,但绝无色彩。——余光中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单元你首先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要求:①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主题明确,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的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⑵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的身边,也许在你的历史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她)的美德,或许是他(她)的睿智,或许是他(她)的个性......请你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人名;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八年级老师争论的焦点在作文第二个题目的审题上,刘老师班上有个考生写最欣赏的人是祖国母亲,得了44分,刘老师认为,此篇作文立意正确,选材新颖,不应该只有这个分数。而阅卷的罗老师认为,此文文采确实不错,关于祖国母亲这个“人”的事实材料也不错,但就是偏题了。她认为这个作文题目写最欣赏的人,就应该是“人”,而不是比拟或者比喻的“人”。

        在这场争论中,双方各有一个支持者。支持罗老师的陈老师认为,这个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写人方面的写作能力,而祖国母亲不是自然人,当然也算不上写人作文能力训练了。支持刘老师的曾老师认为:语文老师在批阅作文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多角度立意,“母亲”,肯定不仅仅是亲生母亲这一层含义,把祖国母亲当成人来写是无可厚非的。


       双方在语文教研群里,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争论带来的作文思考却是很有价值的。

       针对这个作文题目,我比较倾向于罗老师和刘老师的观点。题目是“我最欣赏的一个人”,是命题作文,题目就规定了作文的选材范围和立意基调。选材范围就是“人”,哪怕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拟人,但也和自然人表现出的品质别无两致;立意基调就是“最欣赏”,哪怕是“抑”,也是为了体现“最欣赏”。从这题目来看,本次作文的能力要求其实就简单了,考查学生的叙事、材料剪裁能力和记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运用能力。把题目读懂,其实审题也就明朗了。至于曾老师说到的这个题目的“立意”多样化,我却不这样认为,这不是“立意”范畴,而是“选材”范畴。

         那么写人的文章,究竟可不可以写祖国母亲这种比拟的人呢?刘老师举出郭沫若的诗歌《炉中煤》来反驳,在这首诗里,郭沫若就把祖国母亲当做一个有进取心的姑娘,诗歌言辞恳切,激情飞扬,读来心胸激荡。但我想说的还是,诗歌和记叙文在选材和风格上还是有差别的,诗歌是写意的,语境空灵;记叙文是写实的,比较注重生活中的“烟火气”。

        为什么在这个简单的作文题目中会出现这些分歧,我想这与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痼疾有关——过度解读。什么是过度解读?我解释为超越事实基础的误读。这点无论在文章教学还是经典赏析中比比皆是,这里不赘述。由此看来,作文审题中出现这种现象,也是不足为奇的。这个题目中的“人”,为什么非得想成是比拟的人,难道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人或者经典作品中的人就没得一个让我们欣赏的?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生活也未免不真实了吧,这也未免失掉“我手写我心”的传统了吧。如果把这种“选材”叫做是创新,我想很多大作家的作品都没有新意。何况创新在是在质朴的写作上循序渐进训练得来创作灵感,更何况谈一个初中生写的作文呢(不说是文章)?

         所以,在平常教学中,防止过度解读,不要标签化,文本解读有的时候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大上”,把语文教育回归常识,回归生活,过度解读是否就会少一些呢?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经常是难以顺利或者系统化教学,甚至是常常忽略了的。至于作文的“审题”、“立意”、“创新”、“选材”......这些能力不仅学生要练习,作为老师,更是要练习,把它们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知识理论、教学理论、写作实践三者有机结合,以后再有类似的争论,我想就更会有讨论的价值和依据了。

    2020年1月17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作文的一场争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yc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