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接到一条微信,是我的忘年交发来的,他今年已经是九十一岁了,职业军人,退休后住在干休所。
八年前他们夫妇俩,开始了每年冬天都来到酒店辟寒的短居生活,一住就是三个月,等到来年的三月中旬再回上海。
在旅居酒店期间,我们有了接触和交流,成了忘年交。曾经约定每周聊天一次,讲述各自的经历和体会。
四年前的YQ爆发,老人顿感酒店人多不安全,于是老两口匆匆离开,这一去就是四年没有来酒店,再也不会来了。
20年五月出差上海,曾与老人联系看望一下,不巧那时候管理严格,单位不接待外人,只能作罢。
去年开始,老人已经九十了,曾经治愈的癌症又复发了,癌细胞扩散,加上老伴也患上了老年痴呆,孩子们又不在身边,各项条件虽好,但一个有癌症的九十岁的老人照顾另一个九十岁的老伴,辛苦和力不从心可想而知。
为了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医生要求化疗,经过六次化疗,暂时阻止了癌细胞的扩散,但是人已经没有了人形,只是记忆还在,思维和逻辑没丢,精神尚可。
在与我的微信交流中,前几年是手写在信签纸上,然后拍照发给我,和我聊的多是新冠疫苗的研发,量子通信对世界的意义,人类的命运预测等等宏大叙事。
近一两年里,可能是病痛的原因,有几次我发去一条微信,几个月不见回音,我甚至有所担心,但又不好直接打电话,最后都是有惊无险地又接受到回音。不过,老人已经卧床很久了,不能起身拿笔写字了,给我的回复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在手机上敲出来的,他说写的很痛苦,但是再痛,只要活着还有一口气,还有思维和精神,就是几秒钟输入不了一个字,只要清醒,就要继续回复。
老人一身正气,也深感自己到了生命的后期,时刻准备着死亡的到来,没有一点恐惧和担忧,但是病痛的困扰却是无法消除,这个时候老人是最孤独、最孤单的时候。他今天与我说,他多想他所在的医院有临终关怀项目,最好也有安乐死,他现在早已无所求,只想有一个亲人在身边说说话,谈谈心,最好是说着说着就走了。
他忍着疼痛给我发长微信,就是一种自我的关怀,我钦佩老人的不屈不挠,更敬仰他广袤的心灵。
老人说他在体会生命中的最后一刻的痛苦经历,我试图体会老人的体会,但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了,只是想想而已,说说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