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云南之旅(17)ll 蒙自、碧色寨

云南之旅(17)ll 蒙自、碧色寨

作者: 开心花米粒 | 来源:发表于2024-03-20 22:33 被阅读0次

2024.3.21 周四 晴  13~27 °c

今天又是九点出发,2个多小时后到达蒙自。到蒙自是为了吃到一碗真宗的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如雷贯耳,无处不有!一直以为过桥米线,是一个叫过桥的地方的特产,来云南后,才知过桥米线出自蒙自。之所以叫"过桥米线"缘自一个历史传说:

传说蒙自县城的南湖旧时风景很美,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 其妻每日备饭菜送往该处。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见不支。其妻焦虑心疼,思忖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许时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侍,把热量封存在汤内。以 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
后来不少都仿效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从杨秀才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后来又有了“秀才米线”、“举人米线”只是配料上有了不同而已。网络资料

后来不少都仿效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从杨秀才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后来又有了“秀才米线”、“举人米线”只是配料上有了不同而已。网络资料

另有一传说是:

当年秀才攻读,其妻子为避免其丈夫食用时过凉,就将汤内倒入热油以保温,其丈夫使用时汤面仍然很热,需用小碗冷食。就将砂锅内的米线用筷子重置于碗中,米线将两碗架作一桥,有妻子送米线过桥之意,故称过桥米线。网络资料

且不管传说真假,总之,知道"过桥"并不是一个地名。

司机推荐去火烧房子过桥米线。

第一次知道米线界也有三六九等级,可以加不同数量的浇头,价格不一。

第一次知道吃米线和吃面完全不是一回事。

后厨的台面上放着10多盆浇头菜,有鸡鸭猪牛羊肉片,有卤蛋和虾,有西兰花、金针菇、黑木耳、腐竹、白菜等。我选了六个菜,工作快速地把我选的六个菜抓放到一个碗里,然后倒入一个脸盆般大小的碗里,再从大锅中把鸡汤舀入大碗。

在我的眼睛还在10多盆浇头间扫描的时候,服务员已把装有大碗的托盘端给我,我转身去放葱、香菜、泡菜等小佐菜……

我小心翼翼地把大碗端到桌上,开始用筷子绞拌米线,结果发现大碗中竟没有一根米线!

重新走到后厨窗口才知道,原来米线要自己在热水筒里烫过后放进大碗里的。

哈哈,活脱脱洋盘吃货!不过,同团的不少人似乎和我一样闹笑话!

……

一大碗米线夯下去,味蕾很满足!

忽然对店名好奇,跑去问美女服务员,她告诉我,最初开的店被火烧了,后来人们提到这家店索性就叫它"火烧房子"了。原来如此!

吃过米线,前往碧色寨。

碧色寨是滇越铁路沿线一个小村寨,也是滇越铁路上一座火车站,距离蒙自10余公里。

它曾是一个异常繁忙的中转站和贸易集市——滇南所有的进出口货物都在此中转,碧色寨因此一跃成为铁路线上的特等站。

1959年,碧色寨的寸轨被拆除,它不再是滇越铁路与个碧石铁路的枢纽。从此碧色寨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黄金时代”。

电影《芳华》重又让它声名鹊起!

12点半左右,我们来到碧色寨游客中心,乍一看,误将游客中心当成一列绿皮火车。

坐电瓶车进入碧色寨。

寨中的商业街不大,却有多家旅拍小店,不少人在租穿军装或民国服饰或苗族傣族等民族服饰。

我们几个也兴味盎然,租穿了民国服饰,加入旅拍行列。我们主要在站房和铁轨一带拍摄。

碧色寨,法式的红瓦黄墙依然完好矗立,三条并列的铁轨各自延伸出去,整个车站连同墙上的大钟早已停止运转。站房两头的白色站牌,一眼看过去已经字迹模糊,走近了才能辨认出“碧色寨”三个大字。锈迹斑驳的水塔耸立在一旁。

三点钟,我们离开碧色寨前往建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云南之旅(17)ll 蒙自、碧色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zx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