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祠在成都市区,久负盛名,尤其是杜甫那首感人肺腑的《蜀相》诗,表达了对辅佐刘备开基创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极尽仰慕与敬重之情,所以在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会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不由人不对武侯祠心向神往。故在出差成都,在离开成都前的闲暇时间专程慕名去游访一番,虽因时间仓促未能细品,但也算弥补了之前没去过的遗憾!
武侯祠门额高悬“汉昭烈庙”匾,内有刘备的陵和庙,诸葛亮的武侯祠,纪念桃园结义的三义庙…
虽然不是周末,而且进武侯祠还要50块钱门票,但仍然游客如织,熙熙攘攘,充分说明武侯祠的主人诸葛亮,他本身所具有的穿透时间的魅力。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颗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你只要往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暂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阴绿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五百年前的哲人。进而门又一座四合庭院,约五十米深,刘备殿飞檐翘角,雄踞正中,左右两廊分别供着二十八位文臣武将,过刘备殿,下十一阶,穿过庭,又一四合院,东西南三面以回廊相通,正北是诸葛亮殿。由诸葛亮殿沿一红墙和翠竹夹道就到了祠的西部——惠陵,这是刘备的墓,夕阳抹过古冢老松,教人想起遥远的汉魏。由诸葛亮殿向东有门通向一片偌大的园林。这些树、殿、陵都被一线红墙环绕,墙外车马喧,墙内柏森森。诸葛亮能在一千五百年后享此祀地,并前配天子庙,右依先帝陵,千百年来香火不绝,这气象也真绝无仅有了。
武候祠庙门三国时代,社会动荡,群雄并起,军阀割据,烽烟四起。那是强者逐鹿中原的时期。虽然以刘备,诸葛亮为代表的蜀汉政权在三国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将《三国志》,《三国演义》通篇读完,无疑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些人,他们的事业并不算很成功。但又为何他们的故事能千百年来备受推崇,受人敬仰呢?这与一般的以胜败论英雄的论调很是不同,其原因自与世人十分崇敬和认可他们身上的精神有关。
汉昭烈庙武侯祠首先是刘备的天子庙,所以先说说刘备。刘备身上具备了很多的闪光点,比如他的仁义,他的努力,他的坚韧不拔。
首先一点是他对兄弟义!园区里专门有一座三义庙,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金身,祭的是刘备,关羽,张飞,敬的是忠义,道义,仁义,信义和忧国忧民的大义。
桃园三结义,刘备与关羽,张飞结成祸福与共的异姓兄弟,作为即是大哥又是领导角色的刘备,对于两个弟弟可谓极尽包容。
张飞,正事办不好,又嗜酒如命,将刘备初期创业时好不容易获得的徐州这块地盘给弄丢了,甚至连刘备的老婆家眷也一起弄丢了。从后世来看,刘备失去徐州以后,就再也没有入主中原一步。由此看出这次失徐州对刘备的意义何其恶劣。按说换了谁都接受不了,当时关羽就有啰啰嗦嗦的责备张飞,但刘备并没有责怪张飞,甚至于张飞内疚要自尽时,还抱住张飞,安慰他说兄弟如手足,妻儿如衣服,衣服可丢,手足不能断。
如果说创业初期,因为到处都要用人,张飞丢徐州,刘备没有追究张飞,仍然与张飞哥俩好,目的是好让兄弟能给他继续卖命,那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件事。
关羽是刘备的二弟,平时喜欢耍酷,骄而自矜,目空一切,好大喜功,华而不实,终于到头来将刘备好不容易搞到的荆州丢掉了,自己也被东吴所杀。关羽失荆州,综合考量,这件事导致了刘备的战略规划彻底失败。在当时,应该是刘备的军事实力本处于全盛时期,占据益州,在汉中击败曹操,刘备一生积累的家底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在荆州。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刘备是需要占据住荆州和益州,坐稳后两路出兵北伐,才能光复大汉天下。荆州的丧失,刘备再无望进取中原。丢荆州这么大的战略失误事件,刘备并没有追究关羽的责任,反而痛悼二弟之亡,认为自己二弟一死,自己就算有万里江山也没什么意思,所以他倾全国之力,兴师伐吴为关羽报仇,最后反而导致自己兵败白帝城。
很多人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我们看看朱元璋,带领一帮毫州兄弟打下天下,但等自己坐稳了江山后,那些给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均不得善终!但刘备不同,在自己已经三足鼎立,且实力全盛时仍然视兄弟情义如命,不惜陪上自己锦绣江山也为兄弟报仇。
我们也可以看看几十年后,诸葛亮是如何对待亦师亦友,亦父与子的马谡的,他待马谡如弟如友,马谡对他是如师如父,就是这么个铁关系。由于马谡的愚蠢,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只能无奈撤退,使得蜀汉最后一次军事行动失败。如果马谡没有丢失街亭,蜀国有极大可能获得陇右庸凉二州。丢街亭对蜀汉造成的影响很大,后果很严重,但再大再严重也比不上张飞丢徐州,关羽失荆州。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没有客气,把马谡给杀了,虽然是挥泪斩的,但毕竟还是杀了!
刘备的第二个可贵特点,是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刘备虽然是皇室后裔,但并非出生于富贵之家,早年靠织席贩履为业。所以早期创业非常艰难,先后投靠过袁绍,袁术,吕布,曹操,刘表等人,纵横半生,到五十多岁都仍没有一块自己的地盘。但他从没有放弃过,更没有懈怠过。在与曹操作战中丢失了地盘,投奔于刘表时,有次刘备入厕摸到自己的大腿,发现上面的肉又长了起来,很是感慨自己老之将至而功业未建,遂有“髀肉之叹”。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曾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于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有人说三顾的三就是三次,也有人说是多次,但不管是几次,刘备应该至少请诸葛亮有三次,试想请一个人出山可以这样请多次,这也是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正因为他这种精神,才最终成就了他们君臣际会的一段佳话,给三国的历史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说这段话时刘备已46岁,诸葛亮才26岁。试想放在我们现在,一个46岁阅尽世事的集团老总有多大可能会跟一个毛头小年轻先承认自己智术浅短,然后再虚心向他求教?这是非常罕见的,但刘备就这样做了,这充分说明刘备的自知之明和虚怀若谷。这段话前部分读来也感人肺腑,充分看出刘备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大义!
诸葛亮隆中对刘备去世前给他儿子刘禅的遗诏中写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间接也说明了刘备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他自己如果不是一个惟贤惟德的人,怎么好开口教育自己的儿子做这样的人。
正因为身上的这些闪光的特点,也才让刘备在并不怎么成功的过程中仍被视为天下英雄。
武候祠再说说主角诸葛亮。
诸葛亮首先是一个有能力,有智慧的人。他在隆中隐居时就经常自比管仲,乐毅。未出山时就定出联吴抗曹,天下三分的隆中对策。他后来主政蜀国时,七伐中原,打的曹魏只能自保,而那时蜀国是实力相对弱小的国家。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他的智慧和能力。
静远堂诸葛亮像“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刘备去世后,把儿子和国家都交给诸葛亮。这是很重的托负。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诸葛亮觉得只有治理好蜀国才对得起刘备的托付。“一生谨慎”、“事必躬亲”,是历代众所公认的诸葛亮性格特征。“谨慎”、“躬亲”体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
《出师表》是千古名篇,是诸葛亮北伐之前写给刘禅的奏章,细读下来,其用情至深,用心之苦,渗透到字里行间,让人动容。据说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经过南阳武侯祠时观览《出师表》表文而深受感动,“泪如雨下”。
《后出师表》中,诸葛亮最后说: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过度的疲劳,严重损害了诸葛亮的身体;沉重的压力,又使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公元207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倒在了北伐途中,享年54岁,比曹操少活了12年。诸葛亮的身体原本是很好的。如非劳累过度,心力交瘁,岂能逝世于年富力强之时?诸葛亮实现了他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即使是先有刘备的汉昭烈庙和刘备的惠陵,后有诸葛亮的武侯祠,而且刘备还是君,武侯祠是并入昭烈庙的,一种从属关系,但我们仍把君臣合庙的地方叫“武侯祠”,可见世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以及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崇敬。
君臣祭祀同诸葛亮身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点,他在《戒子训》里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也是他自己的精神写照。
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财富多少,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权势多隆,总要变为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而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
走在武侯祠园区,丛竹簇簇,松柏森森,翠柳青青,碧水粼粼,景色宜人,环境优美。虽然历史在变迁,时代在变化,但看着这一个个的塑像,一幅幅的石碑,一桢桢的字帖,仿佛看到了这一个个古人又重新复活了,他们的精神穿透了历史!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武候祠园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