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提升自己比仰望别人有意义

提升自己比仰望别人有意义

作者: 悟道修行 | 来源:发表于2022-01-24 09:48 被阅读0次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这是企业家王兴说过的一句话。

    思考就是在打开和活跃自己的思维,而逃避思考,思维就只能像一个干瘪的气球,不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根本性的改善。

    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举步维艰,并不是环境限制了我们,而是我们的旧思维成了前进路上的桎梏,让我们像囚徒一样,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01

    “囚徒思维”,画地为牢。

    《理想国》一书中有一个“洞穴隐喻”的故事,读起来非常扎心,意味深长。

    很多的囚徒被困在一个洞穴里,他们身体不能动,背依靠着墙,眼睛只能盯着面前的墙壁。

    而在这面墙的后面,有专门的人拿着像皮影一样的东西,制造一些虚幻的影像,投射在囚徒的眼前。

    让囚徒误认为,眼前的景物就是真实的世界。

    他们一直就生活在这种虚幻当中。

    后来有个囚徒逃了出去,从洞口看见了外面真正真实的世界。

    他在洞口一直张望,异常兴奋。

    逃出的囚徒在心底暗暗发誓,再也不要回去过那种虚假的日子,同时他还想把自己的同伴救出去。

    但当他回到洞中,一句不落地把外面明亮的世界告诉同伴时,他们非但不相信,还认为他出去一趟,眼睛被太阳烤坏了,竟然不像之前那样辨识墙上的“影像”了。

    当一个人的思想开始固化,就会变得愚昧,本在“牢笼”,却以为这就是全部的世界。

    并认为,谁说出新的景象,谁就是异类。

    殊不知,拥有“囚徒思维”的人,人生很难有新的改变。

    思想家爱默生曾说:

    “庸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过于固执。”

    人生中,不要抱着一成不变的态度去生活,因为总有一些超出我们认知的改变在不经意间出现。

    死板的人,常会徘徊在自己的认知里,身陷囚笼,并沉溺其中,甚至自以为自己的坚持是对的。

    其实,一个人太固执地坚持旧观念,并不是一种坚持原则的美德,反而是种愚昧的表现。

    因为他主动拒绝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未来的路也将会越走越窄。

    02

    洞察“囚徒思维”,才能摆脱“囚徒困境”。

    每个人都有囚徒思维,但程度不同,甚至有人发现不了,自己是一个思维囚徒。

    有洞察地去发现,有意识地去摆脱,主动求变,才能一点一滴地走出困境,收获新我。

    电视剧《山海情》中有一段关于卖蘑菇的剧情,细细想来,很有意思。

    蘑菇种植专家凌教授,带领村民通过种菇致富,但是随着种菇农户越来越多,价格也被菇贩子越压越低。

    从最开始3块5一斤,跌到最后不到1块钱一斤。

    看着越落越低的菇价,村民们都想再等一等。

    但同时因为大量的鲜菇,没有及时销售,开始腐烂坏掉。

    困境之下,村民们只想到两种办法:一是把腐烂的菇白白扔掉,另一种就是让菇贩子用低价买走。

    不管是哪一种,菇民们都心疼不已。

    看着眼下的收菇环境,村民们直摇头叹气,想不出其他办法。

    带村民们种菇的凌教授,一时也被困住了。

    但好在,他从如何延长菇的储存时间这一点考虑,提出了建设冷藏库的方法。

    凌教授率先意识到现在的困境症结,深知事情的解决方案不止村民认为的两种。

    他走出了局限思维,从另一个角度给问题找到答案。

    冷藏库建好之后,也给寻找新的销售渠道提供了时间。

    假如把思维比作一个圆,遇到问题时,不是只向内求,而是开始向外看,扩大圆的面积。

    那么我们不仅会找到新的思路,还会在人生路途中,拥有逐渐广阔的头脑和见解。

    哲学家叔本华说: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限制住我们的正是我们自己的思维。

    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认死理,肯定是吃力不讨好,还会因此陷入不断的内耗当中。

    但很多人身陷其中而不自知,所以能够洞察到自己的“囚徒思维”很关键。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学会抽身事外,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自己,这种能力会变成突破迷雾的一把利剑。

    即使环境变幻莫测,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引领自己的思维,做自己人生路上的军师,就不怕万险阻隔,也能活出云开和日明。

    03

    如何摆脱“囚徒思维”?

    “囚徒思维”中最致命的一点,就是我们身陷其中,忘记了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

    掌握这三点,可以让你不再做思维的囚徒。

    1. 拥有“破囚思维”

    一个人若是想要摆脱囚徒思维,就需要有“破囚思维”,就是要有打破原有认知的意识。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塔拉有一个大男子主义的父亲,性格十分偏执,“不上学,不就医”就是他要求孩子坚持的忠诚和真理。

    在垃圾堆长大的塔拉,每天耳中充斥着起重机的轰鸣,周遭的环境没有一点美丽可言,她以为自己的一生应该就这样了。

    然而,离家读书的哥哥给塔拉一个很强的冲击,从他身上,她发现自己也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哥哥的鼓励和自我的突破中,塔拉开始一步步地往外走,去梳理自己的思维,去见识新鲜的世界。

    在书的最后,塔拉也从一个非常普通的女孩,摇身一变成为了哈佛大学的高材生。

    从塔拉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能悟出一个道理:

    只有相信自己能改变,思维能做到转变的人,他的人生才会有新的开始。

    季羡林曾说:

    “一个人年纪变大了,最怕思想僵化。”

    思想僵化的人固步自封,不再愿意接受新事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最终与时代脱节。

    一个人只要保持求知的欲望,那么他的认知水平就能实现提升,格局也会变得越来越大,日子自然会越来越顺利。

    2. 扩大思维边界

    外国作家二志成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写成了一个故事:

    33岁的小职员洪镇洙,穷困潦倒,还背负了一身债,刚调到某公司销售部的时候,什么都不懂。

    直到好朋友建议他读书,他糊涂着定下了100天读33本书的计划。

    书越读越起劲,洪镇洙甚至在其中找到销售的门道,33本书读完之后,他又计划再读100本专业书。

    随着他的不断阅读,知识储备和思维层次都有了很明显的提升。

    看待问题和处理工作,都变得全面,在专业领域方面,也从开始的刚入门的小白,变成了行业内的“大佬”。

    他也曾表示通过读书,延伸自己的思维之后,对工作和日常事物的理解,都有了新的角度。

    思维打开之后,事业变得开阔很多。

    扩大的是思维,但改变的是生活。

    正如三毛说的一句话:

    “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持续学习的广度。”

    把学习当习惯,在一点一滴的前进中,刷新自己的思维,摆脱陈旧的思想。

    博观方可约取,厚积才能薄发。

    不断学习,才能终身受益。

    3. 不断复盘、迭代自己的人生

    曾几何时,“内卷”已经成为了我们当下社会的一个标签。

    这意味着竞争与淘汰。

    其实,不管在哪种时代,走在时代前列的人,都是那些不断迭代自己的人。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作为生产队长的他率先在家乡搞起承包责任制,让村民不仅吃饱了饭,家里还有了余粮。

    之后,他又到县城干起了拉砖的营生。这场营生,除去该有的花销,还净赚了二千五百元。

    后来,当他发现市场上砖瓦供不应求时,他又很快决定在自家承包的土地上亲自办起了砖厂。

    孙少安的每一个举措,都是对自己人生的迭代。

    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苦干中,让全家人慢慢过上了很好的生活。

    当然办砖厂期间,也出现了资金周转的问题,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这个“坑里”回想和反思,最终也盘活了砖厂。

    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努力提升自己,永远比仰望别人有意义。”

    在努力中更新自我,更新现有的成绩,推动人生向前发展。

    最终会走出“囚笼”,拥抱新奇又美妙的新世界。

    一个人的发展与成就的高低,一定程度上由外界影响,但影响权重最大的依旧是自己的思维。

    拥有灵活又开阔的思维,才会有坚定且有效的行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提升自己比仰望别人有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cb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