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到心理咨询师静怡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最让你自卑的缺点没那么重要,受益匪浅。
我用007的独门绝技——见感思行法在文末认真的做了点评。
见:看见标题,我就在想为什么缺点没那么重要呢?我很好奇,所以就点开文章往下看。
感:文章的开头从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中总结出一个共性——人们都会抓住并且放大自己的缺点。接下来自身的牙齿为例,因为地包天,因为姐姐无心的玩笑,因为路人甲的一句话,陷入自卑里无法自拔。
后来通过学习萨提亚,才恍然大悟,这是典型容貌焦虑。
最后悟出了一个道理,所有的缺陷也好,优点也罢,都只是“我”的一部分。惊醒世人,别被小小的缺点遮住了双眼。
思:我也曾因为在单亲家庭里长大,自卑到尘埃里。为此差点毁掉了我的幸福。我只想告诉自己,我就是单亲家庭里长大的,那又怎样?我比很多双亲家庭的孩子都优秀。
行:继续觉察自己,一旦在有这种自卑的想法,立马叫停。
读完以后把此文拿给小伟读,我的初心是通过浸润式的方式,告诉小伟,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或多或少都有缺点,不要拿着放大镜一味盯着自己的缺点看,看到缺点的同时更要看到优点。
他读完以后,我说“请你分享一下你的阅读感受吧!”
小伟想不想就信口回答“无话可说,哑口无言”。
一瞬间,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悲哀与挫败。我期待他往东,为什么他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往西呢?
回想起小时候,我一直都是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听大人的话,懂事乖巧。尽量不惹父母生气,也不会给父母找麻烦,更不敢表达自己。
我也期待我的孩子能够像我一样,听父母长辈的话,体谅父母少惹麻烦。
像我一样听话照做真的好吗?
一直以来,我听话照做,活成了父亲期待中的样子,长大以后一度陷入抑郁的泥潭,无法自拔。
我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也没有能力感知幸福。
习惯了听话照做,我只想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没有能力接受新事物。让我的工作遇到了天花板,生活也是一地鸡毛。
……
这些都是我为听话照做付出的代价。直到加入007不写就出局,才开始反思,通过写作来自我救赎。
他是他我是我,我们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个独立的个体,是两个鲜活的生命。对他来说,我的观念不一定完全适合。
他不可能也不需要一层不变的听话照做。他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生存法则。
作为他的母亲,我必须要知道每次反抗的背后其实都是他在成长,而不是挑战家长的权威。
作为他的母亲,我只是他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只需画好人生的底线,把成长的事情还给他,让他学会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
他是他,我是我,我们只是2个鲜活的生命而已!
网友评论